班主任量化管理总结

时间: 04-09 作者:彭正午 栏目:总结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班主任外在的“不管”形式真正实施了内在的“管”的实质。经过快5年班主任的实践工作,我认为量化管理是一种不错的班级管理模式。量化管理,即学生把自己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如早自习、两操、活出勤、作业、纪律、卫生、个人素质、修养等)结合班规实行加减分,通过分数表现出来。班规由学生讨论决定,每月小结后,如果班规有不完善的地方就进行补充修订。它是一种以自主量化为核心的综合评价,较好地体现学生个人的优点与不足,让每个学生自主自觉参与班级管理,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这样的综合评价,突破了以往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唯一标准的做法,较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全面、公正评价的改革要求,也可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尤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量化管理,体现自主性

在班级管理工中,教师的管理活动属于外因,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属于内因,教师的管理活动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由班委起草班规及量化管理加减分细则,班主任补充修订,再交全班同学逐一讨论通过。在实行自主量化管理中结合值日班长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量化管理,能体会到其中的辛苦,从自我做起,学会民主自我管理。这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实行量化管理,体现竞争性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学生有了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用新的“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首先跟自己比:鼓励学生先跟自己比,从每周的操行总结表中看自己的进步,以新我战胜旧我,一步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其次跟同学比:“官”与“官”在竞争,同桌在竞争,每个人都在竞争。在竞争中,学生之间你追我赶,争创先进的良好竞争热情空前高涨,整个班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三、实行量化管理,体现鼓励性

实行量化管理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自主自觉参与班集体建设,更快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笔者采用以自主量化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将每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分数予以量化,较好地体现学生个人的优点与不足,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尤和主人翁意识。在实施中,我非常注意量化很重要的一个作用—鼓励进步,所以在加分上从不过于吝啬,一旦学生出现了好的、积极的反应和举止时,在不违背评分标准的情况下,都通过加分予以鼓励,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抓住时机挖掘他们一些闪光点,来进行勉励。

四、实行量化管理,体现及时性

一周一小评,由操行分记录员在周五之前统计好公布给每位同学。一个月总评一次,决定下一个月的相关事项。使同学们感觉到有“法”必守,有规必循,并且可以给同学们学习、生活指明方向。量化考核上规定的内容都是同学们学习、生活时应该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每隔一个月时间,我便总结所有学生的量化情况(尤其是排在前几名和后几名的同学),及时向家长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表彰,同学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下周中加以改正与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关注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师生的共同努力,班里就形成了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班风。通过笔者多年在班级里的尝试与实践,量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会和感悟,从而最终获得全面的发展。

  • 分页 >>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