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线段、射线、直线时,再讲直线的性质时,若引入:孩子在帮父母种植包谷时要提前插两根桩拉线,那是为什么呢?在九年级的概率的问题时,问学生你们再街上玩弹球的游戏时,赢得多,还是输的多呢?那是为什么?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能产生积极的思维共鸣。
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应明确教学效率与目标
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即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而言,不应单纯看数学知识的吸收率,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教学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情境创设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实际,从中找寻学习素材。如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考虑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切、实际和生动;结合学生感兴趣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自身有关事例和学习结合,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课堂的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同一情境中的不同策略,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策略,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教师要在课堂上接收各种不同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更加集中,对问题的深刻性更加突出,使情境对问题更具有发展性。
(3)应采取措施确保情境的数学性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情境既然为数学教学服务,就必须使情境有数学价值,能与教学目标水乳交融:能形成有效的演算和推理,进而产生深刻的数学体验;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能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运用知识的类比创设情境
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新课,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运用类比引入法,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领会更加全面。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学生听到这里,就会有了探索的方向。
四、创设情境要注意发展性、教育性
1、着眼发展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2、渗透教育性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数学情境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情境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常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就是连差生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同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