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养心得体会
我的车是别克凯越1.8自动档,平时只做上下班用,我把对这辆车的使用和保养心得写下来,希望对朋友们有参考价值。如果4S店的说法和我这里的说法有冲突,那么请以我的为准,你可以把我说的打印下来给他们看,基本上他们的反应过程我想是这样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惊慌,但立刻恢复常态,然后会谦虚的告诉你,你的车当然由你来决定怎样保养云云…
我认为过了汽车保修期之后,保养就不需要到4S去做,也不需要去那些汽车俱乐部去做,最好找一家实实在在的汽车维修厂做,当然要证明是信得过的修理厂。
我可以把这比作是一个买车人的成长轨迹,一开始刚买车的时候一般会在4S店买,由于自己对车一窍不通加上信赖老东家的的实力和设施,就继续延续4S店的保养服务,不久就发现,4S虽然人员众多配件齐全,可是却是价格奇贵,而且服务很差。如果你的CD卡在CD机里取不出来了,你会排一个小时的队等侯维修人员,好不容易等到之后,维修人员很不耐烦的听完你的情况介绍,对CD机看也不看,就告诉你他们要发会原厂去修,并且说来回时间很长而且价格不便宜的。他们说的价格不便宜其实就是正常价格的两倍。你没有办法,就只能去一家门面不大的广东人开的汽车美容店去问问,里面的一个小伙子拿着另外一张光盘,小心翼翼的对着CD里那个卡住的光盘位置弄了两下,那个卡住的光盘就自动吐出来了。
在4S的形象在你心中彻底完蛋之后,恭喜你朝向成熟进了一步,然后你会注意到外面的各种汽车俱乐部的广告和介绍,你会发现和4S店冷冰冰的服务相比,汽车俱乐部的服务好多了,他们对你笑脸相迎,非但对你的车有求必应,还延伸种种其他服务,比如汽车美容,组织自驾游什么的...,然后你的受伤的心灵就会久逢甘露般的加入俱乐部,并自然把汽车需要的各种服务转向汽车俱乐部,你似乎重新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可以依靠它来打点你汽车的一起,正如它的广告所承诺的那样。但是时间一长,你会发现那些俱乐部最关心还是如何赚钱,并且试图去赚那些不该赚的钱。他们会告诉你各种换这还那的配件,如果你的空调不制冷了,他们会迅速响应,服务很周到来检查,拿着仪表来测试,然后就很专业的告诉你:你的空调压缩机坏了,需要花两千元来换新的,还让你凑近来看仪表上的显示的数据----其实后来你去别的地方花了几十元加了冷媒就好了。如果你的车出了状况,你全权委托他们去修理和打理保险,然后你放心的回家了,第二天你会接到电话说他们开你的车去修理厂的路上和公共汽车撞了,不过事情不大,已经更换了整个前保险扛和前大灯,告诉你不要操心,那增加的两千元费用反正是保险公司买单的。这时你可能觉察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是人家敢作敢为,你也没有办法,而你已经进入了保险公司的黑名单---最终受损的是保险公司和你,谁得了好处就不用说了。
以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他们之间的区别是:4S店冷冰冰的明着赚你的钱,俱乐部笑嘻嘻的暗着赚你的钱。
这时,你才会开始意识到企图依赖和托付给某个外在的东西来让自己万事大吉的做法并不是高明的做法。你意识到自己应该付出努力来为你的车找一个实在的诚信的服务商。你会在朋友同事圈里到处打听哪里的修理厂比较好,你会去亲自考察和试探对方,然后双方开始熟悉和相互信赖等等。
最后的阶段(也是我正在努力的阶段)是能够懂得车并且可以自由的挑选自己的车需要那些服务(不以外在的所谓标准),也可以自由的挑选汽车服务商。
回到如何保养的话题,首先在保养上我们要把“应该”和“实际需要”两个概念澄清,4S店和各种网上的标准其实都是在说:“应该”,而不是“实际需要”。“应该”这个词语在心理学上有病理成分的意味在里面,“应该”下面跟的话往往是绝对的和追求极度完美的话。假设你下周要去参加一场考试,满分是100分,以你目前的水平去参加可以考98分,有没有人会为了那差满分的2分而拼命努力七天七夜呢?有的,只要你对自己说:我“应该”去得100分。但你是否真正需要这2分呢?就基本需要而言,你需要的其实是60分及格分数而已。
“追求完美,把应该放在心中”,这在我们社会的教育教学中,是普遍的现象,深入人心,而成为一种社会的神经症,它能够普遍存在的温床在于:当代的人们没有在社会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不得不通过追求完美和卓越来过度的保证自己---从小开始。
这里,汽车行业展现了其高超的心理技巧,我们可以把努力争取那完美的2分比作现有的保养标准。汽车行业把基于“应改“的极度完美的汽车保养标准潜移默化的让人们接受,让人们认为理所当然实际中就照这么去做。
我上面已经讲过,因为我们内心有这个病根,所以才会跟着这些完美的标准做。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