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暑假上海行程的第一天。对于我而言,上海并不陌生,因而行程的第一天被朱家角抢了去。
住处与朱家角隔着市区,路程很远,可这正是我所喜欢的。我对上海的高层建筑情有独钟,住惯了平淡的小城,高楼让我有了一种似乎本能的亲近感,但我却不喜欢太原盒子式楼盘的四平八稳,也许是心理上我对程式化的东西的抵触情绪,上海风格迥然的楼盘建筑自然让我倾心。各色各式的马赛克,瓷砖,玻璃,金属让上海的楼房显出上海女人独特的韵味。穿行其中你会感叹这座城市的杂而不烦,杂而不乱的独特。在上海乘车最累的是眼睛。
车行至高架,有人指给我说:这边原来是老城区,你看看现在成什么样了。语气里满是自豪,我探头出去。是啊,丝毫看不到半点弄堂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层的高级写字楼,美轮美奂,气宇不凡。窗外的天空阴沉的很,我抬头看到的还是他眉飞色舞的骄傲,我心里忽然就被揪了起来。拆了?拆了?!车继续疾驰,而我却再没有什么心情用眼睛剪辑我心仪的楼房了。我不禁想,商业的兴起一定要文化做出巨额的牺牲吗?没有了历史,一个城市怎么活下去?没有了根源,一个城市怎么汲取养分?
我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这个城市,林立的高楼似乎都成了一块极简约的低廉布料,而那些残存的为数不多的老建筑却像一个个价值连城却不合拍的华美的补丁。
于是我想为什么要把原本可以触摸的历史变成没有生命的照片装进冰凉的像框去提醒人们曾经的那些经过呢?我们是不是有点太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