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苏州近两年了,不说走遍苏州的角角落落,也对苏州的大体概况有了一个了解。所以,下面就对苏州的某些方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在来苏州之前,我心目中的苏州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城。确实在苏州的这些日子里我没有失望。
苏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地方,新区,古城区,工业园区。他们自西向东几乎处在同一个维度上。 先说一下高新区,高新区西濒烟波浩渺的太湖,这里群山起伏,绿树成荫,有山有水的地方通常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吴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有“江枫古韵”、“寒山钟声”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金山石匠”、“镇湖刺绣”等传统工艺,还有建于南宋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佛石塔”,建于明万历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道院”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三里亭”,这是一块集江南山水秀丽和吴中文化温柔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依托区位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将把中心城区建成集金融商贸、文化休闲和高品质居住于一体的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把科技城建成融“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于一体的一流研发创新高地和科技山水生态城;把通浒片区建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相配套的现代化产业区和北部新城;把湖滨片区建成融太湖山水与田园风光、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农村样板区;把横塘地区建成借助国际教育园综合性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而快速城市化的科技教育配套区。而事实上,这些都做到了。苏州的高新区成为了苏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来谈谈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势。苏州工业园区吸收了国内外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又有自身的显著特点:第一,它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第二,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成片开发由中新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外招商引资由中新共同负责;第三,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园区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尺度大,交通顺畅,气势恢宏,色彩丰富,完全颠覆了传统苏州给人以水墨江南的印象。也很难判定这一现象是丰富还是杂糅……
提到工业园区,就不得不提两个湖:金鸡湖、独墅湖。金鸡湖,谐音也就是经济湖,这里的景观分为八个区,依次为“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水巷邻里”“望湖角”“金鸡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与传统的小桥,流水,人家相比,园区给人最大印象应该是湖水,广场和雕塑。圆融时代广场、金鸡湖摩天轮,国际博览中心,科文中心,金鸡湖大酒店,李公堤……很难想象,所有这一切是16年的成就。而谈到独墅湖,这里又是另一方圣地。独墅湖,谐音即为读书湖,所以,这里有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到目前为止,入驻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的已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港大思陪等,这里有国家级示范性数字图书馆,服务于整个高教区,这里还有国际科技园,提供给广大莘莘学子一个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高教区把大学的资源融入企业,把企业的经验带进校园,从而更有利,更方便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创造出效益。
最后我们在来看一下古城区,古城区在新区和园区之间,她保留了苏州自古以来就有的特色,粉砖黛瓦,流水人家。古城区的建筑,其高度都不会超过北寺塔的高度,而园区和新区的建筑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于是一些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苏州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盆地地形”。古城区的颜色也区别与其他地区,行走在古城区,你会发现,建筑是那么质朴,他们从来没有华丽的衣着,有的只是像水墨渲染过的黑白灰。事实上,这也是苏州古城区的色彩体系。除了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外观之外,这里云集了众多的博物馆、园林、文物古迹、老字号小吃等吴文化元素。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一种感觉,从规划的角度上说,苏州的东部和西部各有一个大规模的类似于城市主体的区域,而且两者在规模上相差不大,难分主次,这样也就形成了没有重心的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苏州规划的一个败笔,产生这样的败笔是有原因的。规划规划,无非就是纸上画画,橡皮擦擦,墙上挂挂,嘴皮耍耍,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于是由于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致力于发展新区,有的苦心经营园区,这样也就使得整个苏州没有一个可以统筹的区域。而中心的老城区,显然无法胜任这样的重担。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条横贯东西的马路应运而生,那便是干将路。干将路也是别具特色的,它是全国唯一一条用河流而不是用双黄线来分隔左右车道的。不仅如此,目前地铁一号线即将竣工,到时候,干将路将成为“上有公交专用道、下有轻轨一号线”的苏州东西向公共交通主动脉。如此一来,原来的败笔也就成了现在的美名,在干将路的联通下,我们把苏州东西向的规划美其名曰:比翼齐飞。
说了这么多,仅仅是一些粗俗的看法。真心地希望,苏州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