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课后习题答案

时间: 11-07 目录

1《爱因斯坦与原子弹》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答案

记述一个人物,事实和言论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三位科学家说过的话,如果要把这三句话分别插入本单元各篇中,插在哪里最恰当(可加上适当的衔接语句)?插入后,文章是不是更好了?为什么?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说:“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忘我的事业的强烈地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爱因斯坦对他人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邓稼先对妻子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人物的重要话语宜放在文中关键处。

插入建议:

1.居里夫人的这段话宜放在相应课文结尾之后。课文在交代了居里夫人修改赠与文件后,未作任何评价,故事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把其中的意味留给读者去体会。插入居里夫人的这段话,可作为揭示主旨之笔。插段前留空行,在引文中加入适当的衔接字句。

……

这时,人们才发现已经是深夜了。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文中说过:“诚然……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梦想家。

由于《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是纯粹的故亭写法,所以插入后不一定更好。

2.爱因斯坦这段话宜插接在他得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思想掀起风暴之后,与原

子弹爆炸带给他的巨大打击和痛苦形成呼应,表现他的科学良知及责任感。引文前后稍作修改或补充。

……在他思想的大海里,掀起了风暴。他过去曾对别人说过:“对于我来说……乐他人之乐。”他想起了当年接受西拉德建议的种种往事……

3.稼先的这段话插在相应课文第五节“我不能走”那句话之后,和邓稼先将生死置之度外,与部下同生死共患难的高风亮节相呼应。引语前加入一些衔接语句,文字稍作改动即可。

……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在献身这项事业之初,邓稼先就对妻子说过:“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死了也值得。”

第2、3两段插入后或许会给文章增添一点亮色,或许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些。

2《爱因斯坦与原子弹》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答案

好的记人记事的文章,往往有画龙点睛之笔。例如:邓稼先在试验遇到危险时说“我不能走”;居里夫人坚持要在赠与仪式前修改赠与文件;爱因斯坦得知广岛、长崎事件后的痛苦神情和心理反应。请讨论:它们为什么都放在这三篇文章的末尾?是因为时间顺序而如此安排的吗?

不是。因为这样写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使人物的思想品德更趋完美。《邓稼先》《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两篇不是因为时间顺序而如此安排的,而是因内容表现、主人公境界突显的需要而将画龙点睛之笔放至末尾的;《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则是因时间顺序与内容需要恰好一致而放到末尾的。

3《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词句品味・积累题答案

1.(脸上)带着专心做学问的人常有的那种心不在焉的神情。

麦隆内夫人似乎比居里夫人还要羞怯,她以记者为业已有二十多年了,可是在这个心灵毫不设防的黑衣女士面前,竟问不出一句话来。(《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爱因斯坦……同时提醒自己的学生,不要“过分聪明”了。(《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2.轰隆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一个大火球,它比一千个太阳还热,比一千个太阳还亮,它向世人活生生地展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然而,在爱因斯坦的想象中却出现了另一幅图景: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影。(《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这是关于原子弹的很有名的比喻。“一千个阴影”是文章新设的比喻。体味上述句子的形象效果和隐含的复杂情感。

3.总统的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倦怠厌烦

总统看了一眼博士失望的面孔,伸出手来说:“亚历克,真抱歉……我们再谈吧。”(《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加下划线词语是“无声的语言”,在口语交际中很重要。

1.①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在暗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②“毫不设防”表明居里夫人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③这里的“聪明”指很会算计、谋划。此处将它与“过分”连用,包含自以为得计、过于自信、失算、聪明反被聪明误等含义。

2.“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生动地表现了原子弹光焰之强和威力之大,是人类前所未见、的,是对科学的敬仰。“一千个阴影”比喻的是原子弹毁灭生灵的恶果和给人类投下的巨大心理阴影。这也就是这段话所表现的人类对这把双刃剑的复杂情感。爱因斯坦的情感中更多的是对原子弹毁灭性破坏力的隐忧。

3.这些“无声的语言”,更能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性格。罗斯福的沉稳和敏感,萨克斯博士的善于公关,仅仅一个片段便显现出来。一方面他是和十分亲密的朋友交谈:一方面他是和一个握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权力的人物交涉。虽然互相能用小名称呼,但是他很有分寸感,一旦发现罗斯福脸上有了“倦怠和厌烦”的表情,就尊重“政治家的考虑”,主动撤退,但是并不罢休,为了第二次进言,他彻夜未眠,终于用历史故事打动了总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答案

相关推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