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文坛,一派喧嚣热闹的景象。
易中天、于丹等百家讲坛的坛主推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文化快餐,在其粉丝的追捧下,网络点击率不断上升;郭敬明、张悦然以极快的速度生产小说,可是其小说的内容,终究只是局限在奇幻、早恋、打架上。作家学者不再甘于孤坐冷板凳。媒体吹风会、新书发布会哪里有镜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样的学者能研究出不一般的东西吗?这样的作家能写出震撼人心能穿越时空的作品吗?
我拨开现实的喧嚣,穿越历史的迷雾,去追寻那些大师匆匆的脚步,去感受那些大师不一样的格调。那位清瘦的老人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他有着留学德国十年的经历,可是他一生的研究却指向东方。他家的灯是北京大学的启明星,他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守夜人。他从没有说过东方学好学,他也从没有说过外语简单。关于工作和休息,他这样说:于我,工作便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工作能让我静下心来,静静的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存在,生命在工作中不断的延伸与拓展。关于做学问,先生这样说:做学问没有捷径,最快的办法就是勤奋。除此以外的任何一条路,都要让你多走更长的路,多绕更多的弯。先生便是季羡林,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话,先生的格调是勤奋。
你被后人称作文化昆仑,《管锥编》、《谈艺录》中的旁征博引,几万条的书证让后人叹为观止,感叹大师风华绝代。你就是钱钟书。你的格调是静。静,你一生追寻的品质。你的字是自己取的,叫默存。你一生甘于寂寞,就连遗体告别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你一生默默治学、读书。清华大学许多难读之书的借记簿上只有你孤孤单单的名字。你不爱记者的提问。从英国远道而来的女记者只想见见这位写了现代《儒林外史》的中国作家,却被你一句知道鸡蛋好吃,干什么还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拒之门外。无论是下放五七干校时的一声轻叹只是没有书,还是被世人误解为孤高傲世时的零辩解,先生只是一直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先生的格调是静。
追寻大师的格调,勤、静让我充满了力量。
“高尚是高尚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北岛曾这样感慨。与崇高的人相处,好似进入芝兰之室,与卑劣的人交流,便如进入摆满咸鱼干的市场,古人曾这样形象地比喻。你是当局者,自然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格调是怎样,尤其是生命的格调;旁观者却一目了然,心里便给你打上标签,高尚抑或卑鄙。
于是你就笑了,开始在人前刻意地粉饰自己,以期让自己生命的格调中那一丝不和谐的杂音淡化掉。但那又怎可能,生命的格调来自人一生的修行,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斗士鲁迅的格调是什么?是斗争!难道是因为他某时某地发过一声呐喊,某年某月有过一次彷徨,然后就与国人一道麻木不仁,纸醉金迷?是因为以某些尖锐的作品在社会上激起一些涟漪又迅速地归于平静,不让人找到蛛丝马迹?错了,是毫不妥协的斗争,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斗争,是孑然一身的斗争,是耗尽生命最后一丝气力的斗争。这才是人生的修行,这才是生命的格调。反观刘半农之流,虽也刺痛过这睡狮,却总不免落荒而退,无法。这格调不铿锵,不激越。
当你耐心地砥砺自我,正视自己的内心并试图让它更好些,即使泰山崩于前,不要改变志向。即使这道路长得一生也走不完,不要放弃,尽头有无数高尚者等待与你一同庆贺,道旁尽是遭弃的补天石,等待嘲笑你的怯懦。所以,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