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5)
(4)思品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
思品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即: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
思品课教学还要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思品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们将通过课后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常规工作
1.备课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三次备课检查,做到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员检查和部分检查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在思品、社会学科,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有二篇质量较高的独立备课,而且为了证明教案的可行性,备课教师应对这些教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小组或大组内公开教学,上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应做好听课及评课记录,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另外配合学校校园网的建成,在课改年级组实行电脑备课。
2.上课
加强小组内互听,尤其是新教材教研组,每周必须互相听课一次,及时交流,教导、大组长也将随时随地前去听课,以便及时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情况。
3.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继续开展自制多媒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求课改年级根据教材,制作出1—2件既精美又实用的多媒体。我们教研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提高思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益。
4.科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教师应以 “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将抓住课改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各种交际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完善。
5.案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把执教后的真实感受、对新教材的修改意见、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作为教学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又能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各组室制订计划。
2. 检查备课,各组室交流计划。
3. 课改年级组根据课题进行研究。
4. 成长记录卡的实施。
5.专题讲座
十月份:
1.采取每月流动的形式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和合格班。
2. 随堂听课。
3.集体备课。
十一月份:
1. 各教研组组内互相听课,教导处抽查。
2. 课改年级组推出两节《品德与社会》研究课。
3.行为规范明察暗访。
十二月份:
1.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
2.随堂听课。
3.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一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