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不仅期望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而且期望民生幸福。孙中山高于他的同时代战友的地方就在于,他在领导人民进行一般的民主革命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民生”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新社会,人民普遍享有“文明之福祉”,达到“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境界。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从提出“驱逐鞑虏”,到提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到提出国家政权应该“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从提出“平均地权”,到提出“耕者有其田”:处处体现出,孙中山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思想。孙中山又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爱国者。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民国初建,他将临时大总统的崇高地位让给袁世凯,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时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公,视个人权位如敝屣的博大胸怀吗?
孙中山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然而,却毅然、决然向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发起冲击。民国建立,是孙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与挫折接踵而来。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掀起革命斗争。在晚年,他更改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视和扶助工农力量,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打下胜利的基础。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悔,愈挫愈烈,是他留下的遗产。
孙中山的革命史,吸引了各党派,使他们有了对民主、和谐的追求,以及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向往。孙中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其经历、事迹、精神、思想都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作为中国第一个非仕宦出身的政治运动领袖,他不能说不是成功的。即使过程很坎坷,进行得不是很顺利,但是他使中国人民看到了一个非帝制的社会的雏形,让后人朝着那希望之光不断地奋进。在中华民族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孙中山、学习孙中山、继承孙中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这一珍贵财富的作用。
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在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后,封建统治更加腐朽不堪,整个社会更为动荡不安,广大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艰辛。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中西各种势力大撞击的动荡年代,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一个伟人诞生了。这个伟人也就是后来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孙中山的一生是战斗革命的一生。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孙中山由一个怀揣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热血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定执着的革命者,并由此登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
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他以政治家卓越的组织才能,倡导建立并壮大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他以百折不挠的大无畏气概,策划并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此后为保卫共和制度,他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维护统一、反对封建军阀割据的长期不懈的斗争。晚年,在新世纪曙光——苏联十月革命的映照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追求真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