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原本以为,自己的文章很烂。万万没有想到我眼中的高手竟视我为强!更没有想到我们会同时寄信给对方。或许,是因为我们有缘,收到你的信我非常开心,我们的笔名中同有一个“思”字,太巧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互相帮助,提高。
后来,我了解到,她是一个十分深沉的女孩,且智商不低,连我都逊色三分。她说我的文笔挥洒自如,形散而神不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我说她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读后令人浮想连篇……
一次,她给我寄来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说她不是太懂,想请我说两句,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终于悟出了个“所以然”来。
就像我们,虽相隔千里,但心却彼此靠近,你我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完全没有距离的限制。可是,相对于那些即使面对面,也不明白对方心思的人们,心与心就显得遥远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所写的是爱情的世界,我们当然不会太懂,真正的距离并不在于路程的长短,心于心的靠近,天涯也咫尺……
偶尔翻到了那期报纸,读了一下她的文章,其中一句话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一刻,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目标与现实到底距离有多远?
古代文人墨客才思泉涌大多不是因为赞叹美景就是为抒发愤懑。然而后者居多。
那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目标的实现?不够努力还是没有伯乐?我们从他们的诗词中不难发现个个都是千里马。看来其中另有原因。
中华文明以孔子理论做祭奠,千百年来一直被华夏儿女推广,那为何当时孔子要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感慨?是观点不够精髓?恐怕只是因为孔子生不逢时吧。礼乐复兴的思想与当时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孔子只有“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圣人的目标与现实差了几个时代。
汨罗江畔,身披香草,吟诵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纵身一跃背负着无奈与叹息,随江远去。逝去的还有那拯救国家的目标。而现实却是出国灭亡屈原消失。正则的目标与现实差了几分信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本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风花雪月的词人,而现实却做过亡国的国君。李煜因词被世人铭记,因治国不善被百姓唾弃。假使他不是帝王会不会更幸福,会不会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日子里飘飘成仙,而不是在监狱中被软禁。重光的现实与目标差了一位皇子。
看来目标与现实是有偏差的,于是郁郁不得志,于是自暴自弃。何不把目光放远一些,重新审时度势,不在不停的钻牛角尖中消磨意志,何不认清现实在重设理想?鲁迅意识到中国人病得更重的是内心所以弃医从文。接舆意识到社会已不可拯救所以隐居山林。陶渊明意识到官场黑暗所以过田园生活。
那么,对于我们呢?要针对个人状况及社会现实制定合理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明明是专科的实力却对自己目标是清华。是,梦可以做,谁也不能剥夺做梦的权利。然而面对现实时,切莫因距离太大而一蹶不振。
认清目标与理想,才是成功的捷径。
夜晚,仰望浩瀚的天空,到处都是星星的笑脸。每一颗星星在肉眼看来,都是那么的近,仿佛近在咫尺,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