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中,杜甫也写了不少爱国诗歌。但由于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如《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
爱国诗词的大发展出现在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与辛弃疾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知州任上所写的《金错刀行》。此前一年,陆游在南郑前线参加了火热的抗金斗争,心潮澎湃,久难平静,故作此诗。诗人以不能杀敌立功,名垂青史为耻辱,但这不是只为个人功名,而是一心报国。在汉水之滨的南郑从军,看到积雪如玉重峦高耸的终南山,更是豪情万丈,并情不自禁的高呼:“楚人能发誓虽剩三户也要灭亡秦国,难道我们堂堂大宋帝国就没有能人了吗?”把收复失地的信心和“中国”必胜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词中暗用“女娲补天”的典故,表达了挽狂澜于既倒,恢复祖国河山的热切愿望。
另外,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等都是爱国诗的杰作。除陆辛二人外,曾巩,陈与义,范成大,张孝祥,李清照,陈亮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作品大都辉映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共同把爱国主义诗词的创作推向高峰。
到了明末和清末,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爱国诗人再次奏响了抗敌救国的主旋律。如明末陈子龙的“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夏完淳的“缟素酬家国,戈船决生死”;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梁启超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煮不平”,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在明清诗人中,林则徐以禁烟强国,勇抗外侮的民族英雄形象让后人景仰,而从他的诗中,我们更能领悟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在禁烟受挫被贬伊利的途中,林则徐给友人陈子茂写了两首诗《次韵答陈子茂》。在其中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闻江东战鼓声。在《示家人》一诗中又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此来表现他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无所畏惧的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伟大的爱国诗人们所抒写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巨作,必将激励着后人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的祖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临死前留下的千古佳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写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示儿》便是其中一首。在挫折之中,陆游从未忘记自己的思想,直到自己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也还想着自己的抱负。
最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情怀的句子,自然是《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致意思是说:朝廷的军队在收复了沦落金人手中广大土地的时候,家里祭奠的日子里,别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至始至终都想着国家的统一,这样的精神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