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春节一结束,我就要到学校去做寄宿生。临行,母亲总要叮嘱:“下次农历二月十九回来,家里等着你过‘观音九’。”我懂她的心意,一是希望我回家“进补”,二是她知道我爱吃南菇丸子。
家乡的南菇丸子是春季的一种小吃。南菇,学名鼠曲草,别名佛耳草、黄花白艾、黄蒿等,可以入药。“二月生苗,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开小黄花成穗,结细子,原野间甚多”(李呆《药类法象》)。民间称之南菇是有来历的。传说有一年闹饥荒,灾民们饿得奄奄一息。观世音菩萨闻之,来到人间,化作一村姑,教人们摘一种野草,以此充饥,终于度过了这段艰难岁月。为感念观音的救命之恩,灾民们便把这种草敬称为“南菇”,其意就是南海来的仙姑。
南菇丸子呢,是将糯米磨浆加工成面粉状的“糍”与晒干后磨成的“南菇粉”放在一个盆中略略搅拌,加冷水适量和成面团,然后包馅。有捏成圆锥形的,如观音坐莲;有捏成螺丝样的,似弥勒佛在笑。丸子们排列整齐,又像成群结队的兵马俑。放到锅里一蒸,色墨绿,味浓香,诱人得很呢!咬上一口,绵软,清甜,伴着口水咕噜一声,差点连舌根一块吞进肚里。
乍暖还寒的早春,嫩绿的南菇就已经在故乡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暖阳映照下,微风吹拂中,南菇鲜嫩的样子实在诱人,谁见了都会伸手去采摘。
“掐南菇去啊”,大家互相吆喝着走出门去。小路上,田野里,山冈边,随处可见低着头弯着腰的寻菇人。或提篮或托帽或牵衣襟盛放南菇,其中有专程前往的,也有春节走亲戚回家在半路上见菇忘返的,放眼望去,蔚蓝的天空下,美丽的绿色家园处处点缀着移动的七色花。
“掐南菇,送姐夫;姐姐没孩生,姐夫没功夫。”这是一首有趣的童谣。吃南菇能治不育症,也许有人不相信,不过,吃南菇能治咳喘痰多倒是中药书上明文写定的。不瞒你,南菇还有一种药用,对婴儿拉稀久治不逾有奇效。小妹周岁前,拉稀月余,中药医西药治,不见好转。村中一长辈告知:这简单,只要吃南菇饼就行。将信将疑中一试,南菇显灵,连吃数次,拉稀痊愈。
正因为南菇营养丰富,同时具有食疗的作用,现在城里人比乡亲们更爱它三五分。 一到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节,“走,去张公排吃南菇丸子哕”,男女老幼,呼亲唤友,倾家而出,赶趟儿似的,好不热闹!直到夕阳在山,才络绎归去。有的乘车,有的步行,但都提着一袋南菇丸子,打着饱嗝儿,脸上洋溢着笑意。
我读中学后,平时无暇回家,可每到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我都要呼朋引伴到老家吃南茹丸子,同享观音节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