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工作计划
2014年,科技处将继续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陕西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贯彻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全国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实施《陕西理工学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陕西理工学院贯彻、落实中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实施细则》和科技强校战略为重点,全面落实学校2014年党政工作要点安排的工作任务和创大工作年度责任目标任务,积极谋划、主动工作、创新措施、整合全校科技资源,推动我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逐步推进“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政策激励效率与效果
以学校实施《陕西理工学院贯彻、落实中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实施细则》和修订科研管理制度为契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陕西省的科技与创新政策,落实学校科技计划目标和创大科技工作任务,把学校科技工作任务要求与科研激励政策分解到各二级学院、各研究基地(中心),扩大科研资源、科技平台和科研优惠政策的共享、分享与惠及范围,提高学校科技政策的落实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率。
继续执行“激励高端、打造精品、塑造特色、均衡发展、培育力量、服务地方”的科研工作思路,进一步塑造和激励高端成果、标志性成果,加大奖励和推介力度,扶优扶强,争取省内学术话语权;扶持文科发展,推进学校文、理、工学科的协调发展;植科研后备力量,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育力度;加强科技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政产学研用科技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处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为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服好务;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高效化,提高科技处的办事效率和管理协调能力;加强与学科办、人事处、人才办的合作,强化学科-科研-人才工作的协调性,为学科建设服好务。
二、全力推动我校科研项目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大项目申报和指导力度,推进学校项目层次、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的全面增长。本年度力争实现:校级科研立项50项;厅局级科研立项80项;省部级立项25项;国家级各类立项10-12项;各类科研经费稳定在5000万元左右。加大项目的筹划、预研、储备、申报、评审跟踪等过程管理,加强立项项目的进度督查,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与结题率,做好结题项目的申报、
评审与归档等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成果的质量
加强科研成果质量管理和学术道德监督,引导学校产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本年度力争实现:力争使专著出版数、核心论文发表数、sci等四大检索及重要文摘收录(或复印)数增幅达到10%;获得专利200项;技术成果转化5项;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成果奖4-5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8-10项。
四、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汉水文化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理工学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陕西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陕西省社科科普基地、汉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管理、督促、检查与指导工作,提高省市级科研平台的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所(中心)的建设力度,使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的培育工作,为申报省级人文社科基金做好铺垫。力争在2年内获批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申报成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三年建设期满检查的基础上,遴选出高水平建设团队8~10个,全力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力争申报成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新增5-6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