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那场凄清的春雨中和春天不期而遇的。在四季如此不分明的厦门,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个初寒料峭的时候遇到了久违的春天。厦门是个温婉的城市,它的四季过渡显得那么不紊不火,无声无息,因此,这里的春天多了那种乍暖还寒的暧昧,它只是随意地洒了那么几天几场小雨。也正当人们行色匆匆的拿着伞抱怨着这场无聊的雨,或者躲在屋里无心等待着夏天的阳光的时候,春天已经结束了,雨也停了,风衣也早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经意地脱下了。就像人们对待美好的事物一样,厦门的春天是存在着的,只是缺少发现罢了。
说起春天,人们一般会想起百花盛开的那幅欣欣向荣的画面,蓝天上那让人微醉的阳光,草地上扑朔迷离的小花,还有鸟雀的啁啾,蜂蝶的缠绵,几场温柔的小雨``````春天,是个美丽的字眼。如果你的思想还没有被城市完全同化的话,你的脑海中也许还可以分泌出几行在很久以前曾经相识的小诗,“春雨贵如油”“春风得意马蹄急”“春眠不觉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美好的情境怕是只有古人才能体会的到的,古人对季节的敏感体现了对感情的寄托,因此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让人觉得饱满了春意盎然,一页诗词便是一个季节。当然,季节这个词,对现代人来说是远远显得抽象了,尤其对于厦门人。我依稀还记得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春天的那氤氲着的若有若无的美好的气息。杨朔的《荔枝蜜》就是描写了春日的一次拜访,其结尾处有这么一段“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我想,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才能从春日的田园景象中想象着这美丽的生活;戴望舒的《雨巷》中也飘浮出了江南的早春,一把油纸伞,伞下那浅笑的容颜,还有被雨打湿的石子小路,路边潮湿的青苔```````我也想用几段文字来捕捉厦门这仓促的春天,就在那场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了窗外那离落的白花洋紫荆,我拿起了伞,走出了屋子。
我先是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面窥视了今年春天。这场小雨使得这个亚热带气息很浓的校园显得更加明媚。虽然天空是灰蒙蒙的一片,但是校园里面满目的绿色草地,使雨中的空气显得清丽了不少,连雨水轻打在伞上的轻响,仿佛都是从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风铃。几处高大的建筑群悠闲地披着细雨织的温柔的嫁纱,深情款款地俯视着盈盈一池湖水,他们似乎是在重温着一年一度的春日的浪漫宣言。湖边是满目的浅绿在漫无目的地延伸,湖畔的柳枝也按耐不住喜悦,不由伸出纤长的柔臂,拨弄着这明眸善睐的春水,这不由让人想起《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路上行人很少,也许大家是厌烦了这个城市里面春天潮湿的气息,宁愿躲在屋里;或者是这场雨也下得太不经意了,人们还只是在冬天的阳光中等待夏日的情怀,而它也许只是在遵循自己的规律,也许它觉得它才是厦门的春天。
校园里面一年四季从来不缺少花,而我对它们的概念大概是非常直接和肤浅的。如:在凤凰花最繁盛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离别;还有四月的木棉让我想起了舒婷那首诗``````我对花的印象模糊了,留在脑海中的更多是抽象的情感。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在雨中飘然落下的白花洋紫荆是那么的美丽。白花洋紫荆的花期可以说是很长的,在一年的多数时间里,都可以看见其繁花压枝的动人画面,也许是厦门那不明显的季节变化感染了洋紫荆,使花都具有了城市的性格,花期的变化也显的随心所欲了。于是,在这春雨中看厦门短暂的春天和在第一场春雨中看白花洋紫荆就有了那么一点异曲同工之妙了,他们都显得弥足珍贵,显得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