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约演讲稿(4)

时间: 03-20 作者:李玉鹏 栏目:演讲稿
三节约演讲稿四: 节约,从点滴做起(1722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奋是国与家的财富之源,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的为国与家创造出殷实和富足。节俭会增强勤奋的动力,善于节俭的国与家就是一个有光明前途的国家。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三节约”活动理念迅速渗透到公司系统各个角落,厉行节约也必将成为我们的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和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这境界、这习惯、这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从“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的多个节衣缩食的“一”开始的,那么,它体现的却是我们电力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对严竣的资源和能源形势的危机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而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勤俭节约大半辈子的人。他就是全国优质服务十大标兵---------商洛市山阳县小河供电所所长邓大文同志。1984年10月小河电管站成立,邓大文被领导和群众一致推选为站长,从此,也就拉开了他与“电”的不解之缘。

建站初期,电管站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更谈不上给跟随自己日夜奋战在工地的农电工发一分钱的工资或补贴。怎么办?路在那里?为稳定刚组建不久的职工队伍,他苦苦思索后,便瞄准了走以商促电的路子。1985年,他用自己的楼房做担保,贷款1600元,在临街办起了一个以经营电力器材、兼营烟酒副食的门市部,当年便赢利万余元,他用这笔钱解决了电管站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了电管站的

正常运转。1989年,他又贷款6万元,将镇上综合加工厂承包下来,增设了食堂、旅社、停车场、综合修理部、汽车运输代办等项目,形成了以电为依托,多种经营并举的发展格局。

为了给站上积累资金,白天大文和所上的同志一起出工,晚上开车从小河往商州运送生猪,一次挣150元,当年赢利数万元。1994年,在多方的支持下,他又贷款10万元将原承包的综合厂整体购买。通过多年的艰苦经营,到1996年,小河供电所积累资金达45.5万元,当年, 1250平方米的综合楼建成了,职工的办公、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楼办起了招待所,一楼门面房对外出租。

自小吃苦长大的邓大文,更深切的理解贫穷的滋味,在办电的过程中,他总是用多种经营挣来的钱对行动早的困难村组补助20%的材料费。这一办法激发了小河群众自觉集资办电的热潮,到1994年,小河电管站所辖的4个乡镇实现了户户通电,比山阳县政府提出的在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目标,整整提前了3年。

工作外的大文也帮贫助残。从1992年开始,他把辖区里的37户五保户登记造册,对这些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每月免费供电2度,还经常派人到这些户去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1994年起,大文带领所里职工开展向敬老院孤寡残疾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大为他们象老人的亲人一样,冬天为他们送去崭新的棉被、棉衣、棉(皮)鞋、袜、电热毯,夏天为他们送去冰糖、水果、茶叶、大米、白面、大肉、油、盐等,近几年来,小河供电所向当地敬老院送去8万余元的日常用品 。

而他自己从来不为自己买过一双皮鞋,从来不吃肉菜,节衣缩食,就是当年参加国网公司福州表彰大会时,他都是自己带着干粮,那次获奖后的奖金回来后,他自己一分未取,全部分给了小河站上其他同志,他说:“这荣誉是大家的。”??

正是这种近乎扣门节约精神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小河供电所先后取得了众多荣誉,多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邓大文同志的事迹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今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走节约型道路是基本的生存法则,更是一种成本竞争力。因此要求我们全体员工都应加强节约意识,培养节约习惯,要知道节约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