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越朋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7岁才会说话的他,失去了很多欢乐和友谊,但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辞去了工作,陪儿上学4载,只为小越朋能拥有与同龄孩子一样的人生旅程。
谁也不知道7岁前的小越朋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7岁以前,无论家人如何教育引导,小越朋就是不会说话,对外界事物也很少有反应,她带着儿子跑遍了长春市内各大医院,医生说小越朋没有听力,谷丽不信,因为每当听到他最爱吃的虾条包装袋哗啦哗啦响的时候,小越朋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来。就这样,谷丽不停地带儿子求医,6岁那年,孩子被确诊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待排除”。
医生的结论并没有将谷丽吓倒,也没有令她放弃对孩子的希望,她开始根据医生提供的训练方法,一点点训练孩子。
转眼小越朋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小越朋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有人劝说她和丈夫把孩子送进育智学校,但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弱智,他们希望小越朋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
于是她带着小越朋一所所学校试,然而遭到的却是一次次拒绝,一次心灰意冷的她搂着越朋边哭边说:“孩子,和妈妈一起死吧。”没想到小越朋平生第一次说出了那么长、那么完整的一句话:“妈妈,我还没活够呢。”就是这句话,让谷丽下决心一定要给小越朋一个完整的人生。于是本来从事会计工作的谷丽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教小越朋说话,后来,通过好心人帮忙,小越朋终于走进了小学。
在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分校的一间教室内,最后一排的双人桌格外显眼,这就是母-子俩的座位。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妈妈陪他一起走进了教室,上初中这三年,他只有唯一的一个同桌,那就是妈妈。每天他和妈妈6点50分之前到校,每堂课,妈妈都认真地做着笔记,不遗漏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对于腰部患病的她来说,每天坐在课堂里需要完强的毅力,她时常是忍着病痛陪着小越朋听课。班主任张老师说,“虽然她是特殊的学生,虽然她身体不好,但是却从来没有要求过特殊的待遇,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
每天吃完晚饭后,都是母-子俩的学习时间,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10多年,从小越朋上幼儿园起就从没间断过。说是学习,其实是妈妈在为越朋补习,谷丽把每天的课程内容一点点讲解给他听,为了让他学会一道数学题型,甚至要反复教他一个月。
同学们都说,在班级里越朋愿意帮助别人,经常帮同学抬水,而且做值日特别认真。同样,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个“妈妈同学”,遇见什么困难或者有心事,都愿意找她帮忙。
班主任张老师在提到小越朋时也是赞不绝口,在这个班级里大家从来没有把他特殊化,班级的跳绳比赛也都没有因为他会影响成绩而不让他参加。越朋和妈妈努力学习的精神感染了不少同学,对同学们的触动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