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读后感(4)

时间: 03-16 作者:许婷 栏目: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此外,彼得先生认为“中国人对官僚的认识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人。他们相信官僚应该走出力公室,与他们服务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他将中国政策作为典范推荐给美国联邦政府,那我们中国的政府就更应该做好表率,继续发展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辜负这位美国管理学家的推崇。

其实,不论彼得原理是否写出来,这种世界普遍的不胜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彼得原理》一书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揭示彼得原理的存在,而是要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使自己达到不胜任阶层而保持快乐,或者如何在已经达到不胜任阶层后还能继续保持愉悦。彼得引用过孟子的一句话:“人们必须先决定那些想不可为之;然后,他们才会竭尽所能地去做该做之事。”对于还没有达到不胜任阶层的人来说,采取彼得预防法,在你对自己深入剖析深入认识后,采用创造性不胜任的方法避免使自己进入不胜任阶层而停留在最高的胜任阶层上,是最好的结果了。而对于已经不知不觉走入不胜任阶层的人来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离开现有的岗位去做自己胜任的事,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办到的,因为家庭、社会以及生存的压力都使他难以自拔;另一种是采取彼得舒缓法、彼得安慰法以及彼得药方,使自己健康快乐、忙碌奔波又不生事端,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保持社会的和谐。

“光是追求数量,无法使人获得最大的满足。只有改善生活的质量,避免生存不胜任,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彼得原理》与其说是一本揭示管理理论的学术性文献,不如说是层级化社会框架下的与一份心灵鸡汤。

彼得原理读后感四:《彼得原理》读后感(4360字)

劳伦斯·彼得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1919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彼得原理(thepeter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在层级组织中,员工倾向于晋升到自身不胜任的职位,其结果是,企业中的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这本书为在不胜任职位上痛苦挣扎的人开出获得快乐的处方,为滞留在层级组织底层郁郁不得志的人指点顺利晋升的捷径,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知人善任的方法。

为你推荐
201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