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猜灯谜,因为猜灯谜是我的强项。听爸爸介绍,“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此时, 我正要上前猜灯谜,正巧遇到了同学,她说:“你来晚了,灯谜早就被人们猜得所剩无几了。”我大失所望,脚下快乐的云突然消失了。可当我上前一看,还有漏网之鱼,我脚下那朵快乐的云又忽然回来了。管理员在给大家发灯谜,大家疯狂抢夺,我当然只落了个两手空空的地步。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部分没有猜出来的灯谜还挂在上面。
于是我取下一个灯谜。乍一看,顿时就傻了眼,我太“轻敌”了,本以为灯谜很简单,原来它比我想象的还要难上加难,我能猜到的简直是微乎其微。不过说来也怪,我会猜的灯谜都落在了别人的手上。但他们还用手机上网找寻答案,要是能给我该多好。而我不会猜的却在线上高高地挂着,像是在故意和我作对。一位热心的管理员阿姨,为了鼓励我,送了我一支铅笔。正巧,管理员叔叔也把一些猜不出来的灯谜的奖品一并发给了我们。
广场里互动活动的背后,正在举行热闹的庆元宵联欢会,那声情并茂的音乐、优美动人的舞蹈、逗人发笑的小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约在三点四十分,庆元宵活动结束。今年的庆元宵活动同样让人流连忘返,让我至今还意犹未尽……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
俗话说:“正月十五大似年”,元宵节下午,我们的学校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风招展的彩旗,醒目耀眼的标语,无不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踏进教室,“欢度元宵”四个彩色大字直扑眼帘。同学们有的在黑板上画画,有的帮老师写灯谜,有的在找合适的地方挂花灯,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班主任李老师正在将同学们写在长方形红纸上的灯谜用一根长绳串起并挂在墙上。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元宵班会,“大头博士”柏云轩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高声朗读他精心准备的元宵节资料。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接着黄洋同学又声情并茂的朗读了几首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其中一句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多美啊!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有奖猜灯谜”活动,听说猜中有奖品,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脸上写满了自信。其中有个灯谜是“伞兵”(打一成语),听了灯谜后我立刻思索起来:伞兵是从天上降下来了,那就是……“从天而降”,我大声地报出了答案,耶!回答正确,老师给了我奖品—一块橡皮。
最开心的要数做元宵了,老师特邀了两位嘉宾:我的妈妈和戚悦的妈妈来教我们做元宵。只见大大的“雪球”被妈妈切成了许多块,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她耐心再教我们怎么做元宵。只见她先掰下一小块面团,用双手摁、压、揉,直到紧实为止,再把它搓圆了,很快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诞生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掰下一块面团,也揉揉压压,因为力气太大了,面团散开了,我只好重新来做。我把面团做成了小窝状,在里面放上了白糖,再轻轻揉搓,哇!成功了。我再看同学们做的,有大有小,大的像乒乓球,小的像鸟蛋。王燕婷还在元宵上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还真有点像女娲造人呢。温馨还做了许多小元宵,不是想把它串成元宵项链吧!哈哈……每个同学的脸上都荡漾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