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母爱是世界上不可替代的情感。
由此可知,积累并非简单的多看、多读、多背事例,而是要在看、读、背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开拓视
野,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改变思维角度,找出着眼点,另辟蹊径。
三、情景再现式
写 作时,联想和想象是作文创新不可或缺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实际上就是提取自己的认知,设置情境、场景、人物、情节,或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在某一 时刻的细腻心理和行为,或诗意地再创造某种意境,或刻画某一典型事件等,和话题建立某种联系,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感受。
是 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 来,仿佛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路在哪儿,我怎知道?”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 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人与路》)
作者把“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进行了扩写,抓住一个 “哭”字,选择了破旧的牛车、飞雁、瓢捧浊酒、一把辛酸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意境,把读者带到阮籍的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无人理解、踽踽独行的阮籍。我们领略过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大胆的夸张,也欣赏过郭沫若“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奇景的创设。与其说是这些作品不朽,不如说是作品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变得不朽。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吧,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神奇。
四、移花接木式
许多时候,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会觉得课本素材太熟了,人人都会,不够新意,无法达到让阅卷老师
眼 前一亮的效果。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 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章 特点,将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移位,从而刻画人物或揭示文章主旨。简单地说,就如同把昨天发生的事情挪到今天来说,别人的事情放到自己身上来 说一样。
某 一佳作《早恋》,就让学过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早恋的后果:“玛蒂尔德说:‘早恋是那串钻石项链,虽有片刻的欢乐,却带来十年的辛 酸。’祥林嫂说:‘早恋是我的阿毛,他没长大却夭折了。’宋人说:‘早恋是那株被拔起而长高的麦苗。’……”文章使用了普通的素材,却独特新颖。
再看下例:
作业几时完,把酒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倒头睡去,又恐老师责骂,被罚不胜寒。洗脸弄清醒,何似在人间?转灯绳,低绮户,照无眠。
如何不恨,何时作业才写完?人有倦累困乏,课有难易简单,此事古难全。但愿作业少,立刻就写完。
这是一段化用“水调歌头”格式,反映当下学生厌学情绪的文字,颇有意思。可以说,化用课文中的句式、语调,也不失为冲击读者视觉的好办法。
五、辨析评论式
议论文要深刻,离不开独特、精辟的说理议论。但许多同学的写作通病都是只述不析,以例代证,导
致写出来的文章强拉硬扯,流于现象,直接影响了文章的判分等级。因此,有必要在举例之前,或举例之后,或在举例的过程中以点睛之笔分析、议论事例,说明事例的本质、意义或作用,揭示它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妨看看2008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的一篇满分作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