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是啊,如果人类没有了和谐就像鱼儿没有了水,那会怎样呢?如果蓝天有了白云,那又会怎样呢?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乘车,车程时间大约有四五十分钟吧,我们一上车,我和奶奶便看见有一个空椅子,我便拉着奶奶去那里,让奶奶坐,不一会儿上来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她一副很疲惫的样子,售票员扯着嗓子喊:“谁给这位乘客让个坐?”喊了几遍没有人站起,我扫描了一遍车里的乘客,发现那里有一个青年人,才二三十岁,我心里在想:他们怎么……只见售票员走向那一个青年人对其中的一个青年人和蔼的说:“小伙子,你可以给那位抱小孩的乘客让个……”“不可以,为什么让我让,别人不可以让吗?何况,我今天逛街逛了一天了我不累吗”售票员又想说些什么,但又忍住了,默默地走开了。我心里在想:今天我也走了一天,也想坐那里,我却可以把一个座位让给奶奶坐,为什么那个叔叔却不可以呢?哎,如果人人都这样那我们这个社会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大家庭呢?
记得还有一次,那时候我还小,还没上一年级。我摔伤了,手上还绑了纱布,去乘车,大家一看见我这个伤员上车,大家就纷纷站起来让座,大家还问我怎么摔得,我讲了摔伤的原因:去买东西跑得太快,一位爷爷对我说:“小朋友,以后呀,不要跑那么快,跑那么快容易受伤,容易摔跤。”我被大家的热情问候感动了。
有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时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人类有了和谐,鱼儿有了水,蓝天有了白云,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和谐社会。
先说一个事例,一个人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手机落下了,这位司机发现这个手机后,起初他想占为己有,但他看到手机里的内容发现这位失主是一个十分有爱心的人,最终将手机还给了失主。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位司机的心态,刚开始时,司机捡到手机想占为己有,这是一种贪恋,他知道失主找不回它,他完全可以拥有它,但是当他发现这位失主是一位有爱心的人的时候,他的想法开始慢慢转变了,他被这位有爱心的失主感动了,于是他将手机还给失主。说的是一个起初有贪婪之心的人,被社会上的良好风气所感动,最后变成了一位拾金不昧者。
其实,这种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是个人素质与社会风气的关系,个人素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风气的好坏。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位司机直接把手机关机了,没有看手机里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这位失主是一位有爱心的人,那么他会怎么做呢?不用想都知道,一定将手机占为己有,也就不会成为一位高尚的拾金不昧者了。之所以他转变了,是因为爱心,往大了说,就是社会风气,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司机的决定,使他变成了一个素质高的人。
再举一个事例,假设我们在公车上,正发现有个小偷在行窃,这个时候有人找出来制止了他,那么这位小偷肯定就不会偷成,而且还会受到车子内的所有人的排斥甚至是报复,这种态势就会使小偷与其他人隔离,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久而久之,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抛弃,最终自取灭亡。那么,对于那些想要成为小偷的人而言,这个案例是对他们的警告,他很有可能就不会成为小偷,这样社会上的小偷就会越来越少,不说他们的素质会提高,起码没有下滑。我们回到那个车子,如果没有人来阻止这个小偷,让他偷成功了,首先小偷成功了,他肯定还会有下一次行窃行为,素质进一步降低,其次,有部分人会加入到他的行列当中,导致他们的素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