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群众路线心得体会(3)

时间: 01-19 作者:王燕 栏目: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句简单的歌词,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经济要发展,群众是英雄”。试想,没有当兵的,哪有当官的;没有基层普通百姓,哪有机关领导干部。过去的县衙曾有这样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深刻诠释了官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如果连“我是谁”这个问题都弄不清,就不可能明白“为了谁”和“依靠谁”。因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我是谁”的坐标中找准定位,从“为了谁”的宗旨中把握方向,从“依靠谁”的实践中汲取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兵”的本色,具有老百姓的情怀。而始终保持“兵”的本色,不忘“自己也是百姓”,最关键的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深处,解决好权为谁用、情为谁系、利为谁谋的问题,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切实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轻;才能在履职之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责,常兴利民之举,努力为群众多谋福利,多干实事,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

只有坚守“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情怀,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始终饱含深情,心里时刻装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始终保持“兵”的本色,坚守“来自百姓”的禀赋,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始终清醒地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才能将“来自百姓、植根百姓、服务百姓”作为人生坐标,把百姓放在心中,视百姓为亲人,为百姓谋利益,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才能体会到群众难处,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问题即使得不到马上解决,群众也会很感激的。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了,人民就会很感谢,上级就会很满意。

只有坚守“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情怀,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始终饱含真情,积极感恩回报,加倍努力奉献社会。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从普通一兵和基层群众的角色中,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这里不可否认有个人的勤奋努力和艰苦付出,但更多的是党组织的培养、群众的支持与信任,离开这些寸步难行。毛泽东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的“官”和“人民”的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人民”这块“土地”,你这“官”就没有用武之地;而人民这块“土地”如没有共产党人这样的“种子”,那“土地”岂不是一片荒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走到那一步,都要把懂得向党和人民感恩作为做人做官的道德底线。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周总理生前总提醒我们“带着歉意去工作”。都是教育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投入真情实意去工作,积极努力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出错、不能走神,要始终保持本色,永不变色,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加强自我约束。

只有坚守“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情怀,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始终饱含热情,保持公仆之心,心甘情愿地服务群众。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秤的是领导干部是不是在办实事;领导干部心里也该有杆秤,称一称老百姓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毛主席曾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些革命家的宽阔胸怀,时刻在提醒着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平民意识”,这是当好官的根本出发点。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要干在前面,要为下级做榜样,同时,要甘在幕后,甘当配角,乐于奉献。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