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时间: 08-06 作者:余涛霖 栏目:反思
 

反思三:分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式是八年级数学的第一章,经历了三周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中的重建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到灵活运用。 再则,对课本上关于分式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四:分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周四我开设了关于《分式的加减(1)》的公开课。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是继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乘除后的内容,是分式基本运算内容之一,更是为下一课时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我用了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小学里学生已学习了分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就以计算“ ”引入,让学生回忆起分数的相关知识,“怎样计算?”。再问“如果我设“ ”,那么结果又是多少呢?”,这样的“赋值”巧妙地将分数转化为分式,将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及到分式的加减运算中,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促使新旧知识的连接,达到“温故而知新”;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和学生一起探究,让学生经历类比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情景的引入简单明了,充分考虑#p#副标题#e#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自主总结归纳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课上完后发现这样的情境学生更易接受,效果也更为显著。  

例1的两个习题,有些复杂,难度偏大。于是我带领学生合作完成,把同分母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落实,提醒学生在运用法则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同分母形式,若不是则转化形式。然后,递进式地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让课堂内学生的差错成为自己可贵的复习资料,充分落实好法则。每一个层次的练习完成之后让学生去总结一下在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技巧,把学生的认知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巩固。  

分式的加减法上完后列举了一道加减混合运算题,在讲解时结合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当中如果有出现可以因式分解的应该先进行因式分解,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分式的特点,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堂课的设计达到了“学生多做,教师少讲”的效果,正如《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尤其数学解题训练有素、规范,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