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2)
时间: 08-16
作者:羊媛苑
栏目:反思
(一)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包括:
1、整节课准备充分,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比较成功。
2、注重平时的积累,历史视频、言论、图片等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恰当的回放。
3、适时地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时事链接”环节,批判台独言论。
4、始终保持了自己和学生的感情充沛,使课堂充满爱国激情,是一堂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时间比较紧,还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
2、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笔记有些困难。
3、应更加注意考虑适当取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三: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纵观本案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历史紧扣现实,把“知”与“情”的教育视作同等地位,贯穿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以情激趣、以境激情、以情动情、知情相融,获得了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1、以情激趣
喜爱与讨厌是人们对事物的外在情感表现,反映了对事物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案例一中以《冰心的遗憾》导入,哭、气、恨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用三个学生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遗憾是什么?”、“为什么没能写成?”、“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创造的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欲望。问题的创设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基础,最后一问起承上启下作用,并且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作好铺垫。
2、以境激情
人们常说“触境生情”,但历史教材的简约性、综合性强,从而使本来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内容的情境性大为失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历史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触“境”方能生情。案例二中,首先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一起“参观纪念馆”,共同学习、探讨甲午战争的历史。其次,创设了学生与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对话的情境,使历史与现实碰撞。这既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更是通过古今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统一是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3、以情动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案例三中教师用或高亢或悲愤的语言,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甲午战争的经过,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之以图片、文字、影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用教师的“情”震动学生的“情”。在悲愤的气氛中见识日军的残忍,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高亢的气氛中见识爱国官兵的英勇与壮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