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复习计划(2)
时间: 07-03
作者:张弈仲
栏目:工作计划
对一道具体的题目而言,在做完之后,要及时地分析、归纳、总结。重新审视题目关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眼”在什么地方,这是提高自己审题的能力,或者说接受、挖掘信息的能力;然后看看这道题涉及的是什么知识点,顺利解题需要的方法是什么,拨清考察的内核;再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又是什么,把每一个步骤都穿成一条线;积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无创新之处;跟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分析对比,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当然,也不是每一道题都要如此,是否有价值进行这样的思考完全由你自己把握。
(2)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
考试是难得的训练自己的机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气氛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而在每一次考试中,我都下意识地应用自己摸索出来的“目标控制法”,做到了每次考试有有收获和进步。
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一张白纸上写满通过本次考试要达到的目标:要注意克服哪些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要克服前几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的失误;要积累哪些经验,应用哪些技巧,比如选择题中的特征值法;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卷面各部分。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考试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三个阶段。同学中存在的误区往往是只注意考前的准备和考场的发挥两个阶段,对考后调整注意不够。事实上,高考之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考试能力。所以,有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健全的考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计划三:初一复习计划
一、周密计划,打有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之前,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容量以及所用时间,大体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必须实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二、精心设计,打有战术之仗。这是复习的关键。复习工作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这时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如果不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只会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对复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串成知识网络。有些知识可能要打破教材的顺序,跨章节、跨单元。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前后联系,从较高层面上驾驭知识,才能使学生跳出课本看所学知识,跳出知识本身去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这也便是平时所说的变教知识为教能力。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精心设计教案。复习阶段,往往教师没有教案,总认为写教案多余。其实,这时的复习重点已经不在课本知识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联,应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起来条分缕析,应用起来开阖自如。这时的教案是一个去粗取精、由厚变薄、由多变少的过程。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要下功夫写。
2、要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复习阶段,有效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繁杂的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设计好课堂流程。有效的课堂流程,可以使整节课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精讲少讲,又能把知识内化到学生头脑中,还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会越来越乐学。
3、要精选习题。复习阶段,有的教师最轻松,他的复习计划可以这样概括:一课时复习一单元,同时做这一单元的检测题。于是,习题成了这个阶段的命根子、压轴戏。这种靠多做来压题、猜题、提高成绩的题海战术,效率极低,效果极差。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适当的强化训练完全有必要,但必须精选习题,否则,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做题,做得越多越糊涂,头脑越乱,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以上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讨,离不开集体备课与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