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2)

时间: 07-26 作者:陈明辉 栏目:反思

二、环节更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第二个版块通过师生对话,巧妙地理解了“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方法更朴实。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上完课以后,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够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小蚂蚁和巨人比较,谁更容易爬到树顶”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这一环节的矛盾冲突不够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让教真正做到为学服务,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通过上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像这只小蚂蚁一样,下大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反思三: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上天的蚂蚁》这篇童话,是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处理:

一、内容更简约。

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对于前面的内容只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和“连连告退”这个词,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难,为后文理解小蚂蚁的精神作一个铺垫。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

二、环节更简便。

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第二个版块通过师生对话,巧妙地理解了“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方法更朴实。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上完课以后,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够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小蚂蚁和巨人比较,谁更容易爬到树顶”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这一环节的矛盾冲突不够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让教真正做到为学服务,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