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培训自培计划(3)

时间: 07-26 作者:叶丹艺 栏目:工作计划

4、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5、网络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平台,利用自己的百度、新浪教育等博客,上网浏览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搜集最近消息,结识广多的优秀教师,吸取他们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拓展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计划三:教师校本培训自培计划

本学年本人在学校校本培训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我校本学年的校本培训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使我的各项工作行有方向、干有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在教育改革中,不等不靠、争先创优,学校已经达到了市示范化学校的目标,本学年正筹备省级课题研究。这种大好形势为我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一、自身学习:

1、刻苦学习,科研自强。教师是塑造人心的工作,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好的教师,而作为教师必须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精神,教师还要坚持自学,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坚持科研,创造性的工作,走科研自强的路子。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育事业的宗旨是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对人民、对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教师要把最深沉、最持久、最无私的爱倾注到学生的心灵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保健医生,未来事业的引路人。

3、完善的人格,尊重学生。教师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播下的第一颗种子,既是他们知识的向导,也是他们人生的向导,教师丰富的个性品质,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强烈的情感、智慧、能力、迷人的气质形象,就像和谐的旋律,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人的生存和成长,首先需要从自尊的源泉中吸取力量,由于小学生幼稚天真,他们的心灵脆弱而不成熟,如果教师不尊重他,那么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健康的心理德不到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人格感召人格,让学生的人格从模仿教师的人格中得到升华。

二、学生方面:

教育首先要树立把今天的小学生真正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的学生观。这就要提到的教育评价体系问题。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是好学生,有一双灵巧的金子般的手是好学生,有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更是好学生。21世纪的学生都应该坚信“天生我辈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自身中隐藏着无比的智慧才干,以及精神力量,拥有无价之宝即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中心——潜能。教师就应创造种种适合学生发展潜能的条件,这才能是真正的把小学生放在高层次的人来重视的学生观。当然要承认差异,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世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多彩性和丰富性,社会才有生命、才会进步,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你眼前就不会出现好、坏、优、劣之分了,正确面对孩子无意中犯的错误。

三、教育教学:

“从有历史以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着一个特征:忽视了现实与未来”这是美国未来学会理事主席科尼希说的一句话,就我的教育来说,在课程上也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过去,重点研究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忽视了现实的周围世界,未来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的这样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经过时了,难解的古书、刁钻的难题,耗损着孩子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力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这需要了解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需要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而起步之初便是学校。于是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自然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结合,给孩子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一个完整的学习知识的体系,同时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中去,学生付出很多的汗水却不觉的累,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却不认为是负担,省下自己的零花钱,购买有关的书籍却觉得值,这一切就是学生的兴趣所至,是爱好这个用不完的力量源泉所促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用课本的课程,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孩子的健康的心灵培养创设最好的环境,总之,我把课程做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接受知识体系的载体,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的设置最终将奠定学生对未来的准备。既然我“不能拿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的学生为明天服务”那么我的教育应该做什么?第一、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由于人类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人们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强,地球越来越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是说21世纪即需要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又需要在广泛的交流中合作,因此,需要我培养的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和关心生态环境,在关心中培养爱心,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合作意识、世界文化意识。第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我今后在教学中更要注重人的科学精神的培养、生存能力培养。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的学习,为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