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教学反思(2)
时间: 07-25
作者:苏侃达
栏目:反思
《铁骑兵》这篇课文内容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教学中应着重分析文中的悬念及其表达效果;指导学生注意学习本文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了解本文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在描写人物、叙述故事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的品评和感悟能力,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如何创设合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感知和品味文章的语言,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教师大胆放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个体的问题可以由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全班共同探讨解决,真正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教师自始至终是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