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2)
时间: 07-17
作者:刘爽
栏目:反思
反思三: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今天讲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一课,讲了一课时,内容基本上已经结束,但是感觉遗憾很多。现就具体操作反思如下:
课前学生已经做了初步预习,但是由于是新学生,对学生的预习我未作相应的指导和要求。上课刚开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作者王家新相关知识,并由作者导入到新课的讲述。接下来,我先让学生上黑板给生字注音,上来写的学生全写对。我对学生的良好表现提出表扬。在这之后,我对文章进行了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我朗读的语调节奏情感变化。读完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文中四个疑问句的正确读法,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读得很用心。我巡回进行指导。在他们读完一遍之后,我请两名同学先后朗读全诗,并针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点评。然后我要求全班同学齐读全诗,并要求他们在朗读的同时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这是受到李镇西老师的启发。朗读应该是口脑并用,读出自我就是让学生能在文中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读出问题就是读出文中的疑难点,包括生字词和疑难语句。在他们读完之后,我引导他们结合读出自我和读出问题两点进行探讨。学生对读出自我不是很适应,他们几乎无人发言。我觉着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生活经历毕竟比较少,此前他们此类的训练也几乎没有。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很正常,我虽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他们进行了启发,但是效果甚微。后来我直接过渡到读出问题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积极。好多同学提出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正与我课前的预设的许多问题吻合。这让我很兴奋。我对同学们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组织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明确问题的答案。对他们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我进行了适当的讲解。大家针对诗的第一节提出了很多问题,而对诗的第二节没能作过多关注。所以我的讲解几乎没有怎么涉及第二节,对诗的象征手法和诗中蕴含的哲理我在和学生一起探讨中确定下来。在此之后,我要求学生带着对全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整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仓促结束。感觉好多知识点还未落实,朗读这一环节做得生硬苍白,课堂的讨论也流于小区域小范围。我讲的还是多了些,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也许正是我所应该努力探究的方向吧。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师生互动比较好,朗读比较到位。不足之处是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尤其是诗的第二节几乎是我完全承担了讲解的权利。另外对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指导也不到位。我会努力。
反思四: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上讲台的新教师,我觉得不断地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得与失,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点,保留好的方面,又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反省,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下 面,我就自己在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这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首先,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重点词 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其次,因这课是略读课文,故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我的教学 基本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再研读和赏析课文的优美语句;其次,在诗歌教学中,重点是要诵 读: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一遍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可取的,因为 读本来就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让学生读,以读为本,这样也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把听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与课 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