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反思(2)

时间: 07-10 作者:程梦云 栏目:反思

3、由点到面,扩展教学。这种方法,我是和刘春英老师学的。这节课,我由品味语言扩展到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结构特点等多方面知识。而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生硬的突兀的灌输,而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知识攀登,思维深入。比如:刘蒙蒙同学提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个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当然是“负”和“烛”两个字的传神应用,那么这两个字体现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呢?这就需要深入研讨,在探讨之时,自然就深入到了文章内容——积雪很厚,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晶莹、光亮、耀眼。而“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陶醉,领悟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深刻赞同作者冒雪登山,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虽艰辛,但很值”的共识,真正理解了作者不畏艰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在分析语言表达效果之时,深入理解了本文写作主旨。而详略得当的结构特点不言而喻。这样,由点到面,课堂教学节奏紧凑,重点突出,学生思维深入。

总之,教师的引导就像一条小溪,应该源源不断,学生的参与就像那一条条小鱼,总可以找到乐趣。


反思三:登泰山记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主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这是一堂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课。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本人制作了一个《登泰山记》ppt,其中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集泰山图片、影片欣赏、音乐伴读、文章分析等于一体,可以说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其次,在与新课程整合的也比较好,各个环节的设置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两者关系密度处理非常得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的热情。再者,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也有了突破,改变了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分开的关系,在这堂课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将教师、媒体、互联网、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是死板地只是由我一个人在讲台上点击电脑、展示课件那种尴尬的境地了,学生参与进来,反而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也启发了我的一些智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