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反思(2)
时间: 06-30
作者:吴灵珍
栏目:反思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顺利的从低年级过度。教给他们组织语言、运用语言诸多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抓紧时间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把平时的教学工作做的扎扎实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反思二: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反思
《小喜鹊的两个家》是小学语文第5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根据发生在北京四合院里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狂风刮断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中只有一只幸存。在郭家母女细心地照顾下,小喜鹊伤病痊愈。树上的鸟巢建好了,小喜鹊可以回家了,可小喜鹊早把郭奶奶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郭家人当成了亲人。它一见到郭家母女就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个撒娇的孩子。小喜鹊还经常在门口接送郭奶奶的女儿上下班。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回郭家过夜。就这样小喜鹊就有了两个家。这篇课文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类与小鸟的友好相处。本文围绕着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和喜鹊(与她们感情深)两条线索展开,感人而有趣。
学生刚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他们理解语言、组织语言、运用语言诸多能力不强,尤其是阅读能力。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单元考试的阅读理解中就可以看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主要有: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不够(课外和课内)、缺少方法、阅读习惯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针对目标,努力体现教学思想,感觉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以下两点感触挺深:
一、以“情”感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这一感情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声、画”动人
充分利用多媒体,配上合适的音乐,烘托情感,加之恰当的画面,是学生受到感染。
反思三: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反思
讲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感触颇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篇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并不顺当。虽然抓住了3、5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于是对教案进行修改,去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环节,只保留对课题提问,并抓住“小喜鹊有哪两个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加强了对2、4自然段的品读。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提问:大喜鹊为什么会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造新家?树梢上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应怎么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