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教学反思(3)

时间: 06-23 作者:蒋子超 栏目:反思

上 完这堂课觉得这节课还是一堂受“传统教学”约束的课。对于教科书只是去“接受”和“传递”,而没有主动去改动它。在这样课程观念下,那么这堂课是“带着镣 铐在跳舞”,没有取得根本上的突破。 比如:上课提出了4个细碎的问题,要学生找书中的句子回答、体会。这一环节就把自己和学生都束缚在了教科书中。①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条条框框来学,没有拓 展思维的空间;②在本来就没有开放思维的同时又束缚学生找书中的句子回答。“空间”,孩子们思维的空间在哪里?“主动性”,孩子们的主动性在哪里?还比如 在这堂课中出现了很多关键词,如:“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鼓舞和激励”“永远在心中”等等,老师找到这些关键词后,立即将它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说 这是“我”的赞叹,或是“我”的歌颂。难道学生真的就能从这几个词语中就会感受到这是作者的“赞叹”和“歌颂”吗?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 己去观察、自己去体会,从而让他们自己发出赞叹,自己去歌颂,这不是更好吗?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为课堂创设开放的空间。首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上课之前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的驽驾课堂,带着学生深入课本学习,还要精心设计中心问题,吸引学生产生对话与交流的 愿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和投入,围绕着共同的“话题”,师生才能彼此敞开心扉,交流生命体验,使双方的精神在真诚的对话中接受洗礼与启迪。

其 次,当学生带着自身的体验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形成碰撞。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及时反馈、鼓励。对 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引导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第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提问是学生最能直接参与课堂的方式,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他人的倾听的效果,也体现了学生对话题的独立的思考。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要:(1)呵护学生的发问信心。(2)运用“主问题”探路。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教师在阅读、分析、思考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结晶,是可 以牵动整堂课教学对话的“纲”问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