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作者:曾金容 栏目:反思
反思一: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能遇见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与学生同学同体会同感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幸运。今天,我与学生一道走进了《柳笛和榆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我国北方少年儿童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语言优美,童趣盎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眷恋,对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于这样的好文章,我一直主张在“读”中学,以“读”为本,通过带读、齐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那字里行间的童趣。然后分小组围绕以下3个问题讨论:1、“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榆钱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样?”3、“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快乐?”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惊喜。然后我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读初中时的一篇让我无法忘怀的文章-----《家乡的榆钱树》,我说,自从学了那篇文章,榆钱那诱人的香味一直萦绕在我的梦中,只可惜榆钱生长在北方,直到现在我还没能品尝到榆钱的清香滋味。在当时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吃饱是所有孩子们唯一的愿望,而那露水浸润的亮晶晶、绿莹莹的榆钱就是上天赐予孩子们的食物啊!孩子们听到这里,都若有所思。我见时机成熟,便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心里的感受。有的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想好好尝尝榆钱的滋味;有的说要和这群北方少年一起做柳笛、吃榆钱......答案十分精彩,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童年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让人回味的。跳房子、荡秋千、踢毽子、挤油,这些简单而幼稚的游戏,给我们单调的童年生活带来多少欢乐!如今想起当年玩的那个傻样,都忍不住偷偷傻笑。如今,这样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我觉得,能拥有儿时那轻松的心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境界吧!


反思二: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三件乐事。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制作过柳笛,更没有吃过榆钱。我把小时候玩柳笛的趣事给同学们讲了,大家听得兴致勃勃。之后,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三段,孩子们很有热情,对柳笛的制作过程也掌握得非常好,不大会儿的功夫,一部分同学已经把这篇略读课文会背诵了,还有的孩子表示回去以后也试着去做一做柳笛,吹一吹柳笛。

不足的是:我对榆钱很陌生,见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孩子们了。课前请教了年纪大一些的同事,还查了资料,也只是略略知道了一些:榆钱是一串一串的,可以生吃、可以蒸食、凉拌、做榆钱粥等。我想,若是能把这些东西请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尝一尝那就好了,学生才会切身体会到作者的乐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反思三: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柳笛和榆钱》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

看到文章,阅读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童年时代,小时候,春天到了,每天放学,吹柳笛,捕蝴蝶,放风筝……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着欢儿。看着作者描写的做柳笛时要“切割齐整”,“拧一拧”,“猛一下抽出”这些动作,我好像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一幕:选柳枝,要在柳条返绿,而柳叶又没有长出之时。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小拇指粗细刚刚好。拧柳条时,如果用劲儿稍微一大,树皮就很容易裂开口子,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亲自做一下柳笛,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如果没有亲自吹一吹柳笛,又怎会感受到,“带着满嘴满手的绿色回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又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