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3)
时间: 05-09
作者:欧阳伟
栏目:事迹材料
傅启商是位党性特强但又个性鲜明的人,他常说:“只要是为党工作,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组织工作经验使傅启商深深地懂得“一号老头(太)”的重要性。2008年初,李海根由于年迈体衰请求辞去天心区关工委主任。傅启商打听到该区原人大主任李子玲刚刚退居二线,工作很敬业、综合素质高、各方面反映好,是个十分合适的人选。经市关工委领导集体研究后,傅启商和张贤遵多次找区委领导,尽管区委原来对李子玲另有重用,但经他们力争,最终得到区委支持。他们立即到李子玲家登门求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子玲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而欣然上任。象这样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很多,他先后还请出了粟福溪、黎君正、魏源诚、李仲文等老同志。
现在,长沙市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覆盖面越来越宽,精耕程度越来越深,影响力越来越大。2009年11月26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进社区、赴农村,兴致勃勃地考察后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实,很出色!”
市关工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他把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当成亲人来关心。”
只要和傅启商共过事的同志都会说,他如一缕缕温暖的春风,令人心旷神怡,如一股股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20年来,他每年都坚持和老伴亲自到市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家中走访慰问,感谢家属们的支持,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尽力与各方联系,为他们办点实事,排忧解难。每次外出,他不顾舟车劳顿,都要给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带上一些纪念品。他常说:“我们有幸在一起共事,我们就是一家人,关工委应该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市关工委办公室司机小张,爱人下岗,小孩正在上学,加之双方父母都体弱多病,家庭经济来源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得比较艰辛。这些年,傅启商每年都给他有力资助,时常鼓励他,并表态有生之年将永远关心他、帮助他。办公室小罗、小曾调进来时,手续难以及时办好。他得知后,亲自跑到有关部门负责人家中协调。办公室小唐家住宁乡,从小就是孤儿,刚调进来时睡在办公室,他赶紧叫司机送来一张床,并经常给予生活扶助。办公室小周家住望城,去年进市关工委时,傅启商和他第一次谈话就问住宿问题打算怎么办?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将女儿的一间出租房供他住宿,并要求女儿只象征性地收点房租。
打开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手机,就可以看出傅启商对人的关心是全方位的。<莲~山课件 >“人不要试图给生命增加时间,而是要给时间以生命力;人可以因梦想而忙碌,却不能因忙碌而失去梦想;如果一个人不知其人生航程的驶向,那么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不会是顺风的。”这些充满哲理的短信,是成功人生的一种感悟,傅启商几乎每周要发一条给他们。这对于这些年轻人如何学会为人、处事,无疑是最好的教材,使他们在困难时树立了信心,在迷茫时找到了方向,在顺利时保持了清醒,年轻人尊称他为“思想导师”。
傅启商有时也喜欢搞“双重标准”。比如,他的基层联系点,他总是隔三差五就要登门拜访或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把保持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量力而行发挥作用。可落实他自己身上,工作永远是第一,其他都不重要。还有,只要他知道哪位关工委老领导做寿、庆典或生病住院,他都要亲自上门,但他自己至今还没有做过寿、搞过庆典,老伴去年动手术住院好些日子,别人都不知道。这还真难以让人接爱!
有人说,傅启商如同一块磁铁,吸引了很多人,也感化了很多人。来自农村的年轻人谢志规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东风一村做点小生意。傅启商把他纳入了关协工作对象,和楼栋里的年轻人一样同等对待,他也把关协当成自己的家,凡是关协搞活动,他必参加。渐渐地这位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变化,他仿佛不是在那里做生意,而是在那里做好事。哪家灯不亮了,厕所堵了,门锁坏了,他随喊随到,直到搞好为止。大家都说他是楼栋里的“110”,家里挂着的“学雷锋先进个人”的牌匾格外耀眼。我想,这就是“红烛”的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