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社会演讲稿(4)
时间: 05-04
作者:杜怡靖
栏目:演讲稿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其荣辱观也是不同的。
在文化上有所作为,找回我们的传统,整个民族才能有根基而不虚浮。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
文化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出现倒退,但也意味着回归,事物的发展就是一种不断的盘旋轮回的过程。我们相信,随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她将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和谐社会描绘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以上拙见,仅仅是个人在文化艺术领域多年实践中所感悟并尊崇的信念,畅所欲言出来和大家探讨,愿与在座各位共勉!
谢谢大家!
演讲稿四:共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_个字,寥寥数语, 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为我们从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 方向。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努力为创建和谐机关做贡献,就是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命题
所谓和谐,是指事物间(包括精神的东西)配合得适当、协调。就人类社会而言,和谐包括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达到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生共荣的境界。
我 国先哲们十分注重社会和谐。为了社会的和谐,儒家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强调重义亦重利,主张义利的有机统一,反对“见利忘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用 与养的统一,等等。一系列规范性的要求,从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规律,时至今日仍有价值观点和行为准则。
当 然,今天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封建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在其内涵及其价值追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儒家追求的和谐,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 级服务,而我们追求的和谐,其本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所谓 太平盛世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良好状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各种社会形态都把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作为维护统治阶级 利益的重要手段。#p#副标题#e#但任何私有制社会形态,其促进社会和谐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与我们党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
社 会发展无止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就无止境。我们所要构建的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 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和谐社会。因此,她所倡导的和谐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具有无与伦比的 感召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