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路演讲稿
时间: 05-04
作者:张俊
栏目:演讲稿
演讲稿一:创业之路演讲稿
各位老师、前辈、设计界同事、还有未来的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早晨设计的魏来,我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设计教育,也没有上过大学。但是1997年4月我在北京西城区一条小胡同的我的家里,创始了早晨设计这个品牌,出乎意料的是2003年它竟然开始在北京小有名气了,到了今天,早晨设计已经跻身中国赫赫有名的那些设计公司的行列里了。
两个月以前,视觉同盟的廖翔、樊鹏两位先生邀请我在本次论坛上,以《设计师的创业之路》为题为大家做这个演讲,我想一定和我的这个创业经历有关。其实在这十几年中,我先后在不同的行业里创办过4个企业,今天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拥有良好的企业生态,只是“早晨设计”这个企业比较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这个企业发展得很慢,真的很慢,如果不是设计能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的话,还有就是我在设计业的理想远没有实现,也许我早就放弃了,可能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和魅力。
在创意产业梦想满天飞的今天,客观的说,我们的整个行业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将创意产业化的好方法。
既然是未知的,这个行业就有充满诱惑。要知道设计行业是今天唯一几个没有第一品牌的行业之一。去年我为一家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排名第76的企业做品牌规划的时候,发现那个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它们的年营业总额只占整个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百分之3到5。如果统计到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装修队的营业额,肯定不到百分之一。
这就是说我们所在的设计行业仍然是一个尚未被开采的金矿,我们现在拼命加班所争抢的业务,不过是覆盖在这个矿山上面的浮土,我相信很多人等不及看到矿山被打开的时候,就已经被累死了。那简直是太可怜了。
既然是一个只见森林而不见大树的行业,在今天我们讨论设计师创业之路的话题,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讨论怎样多打造出一些设计作坊的话,很定是一些无趣的话题,这不是包括我在内今天在座的这些著名作坊的创始人们所关心的事情。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用更大的胸怀面来对我们的行业吧。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我经常接触一些刚刚走出校园的设计师,我感觉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能拂去覆盖在矿山上面的浮土。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年中国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展吧,是不是越来越像行为艺术沙龙呢?我认为在这样的思潮下,我们的后继者距离行业产业化会越来越远。最后会把少年天才带到一个小众化的自娱自乐的世界里。
下面我来朗诵一段在某一年某大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展上的一段前言,它是这样说的:设计师是幻想着也应该是实干家,是艺术家也应该是工程师,是创意的来源也是结果的实施人,是信息的传译者也是信息的主创者……我认为这样过度夸大设计师地位的思想,不仅违背了现实,而且违背了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规律,这最容易造就设计师自大而不容易合作的陋习,其实正是这样的自我膨胀,虽然让这个行业大师满天飞,但大企业却寥寥无几。
作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经营者,我平心而论设计工作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小部分,设计业的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也并不比社会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拥有明显的优势,那种没有根据的优越感,无缘无故的自大情绪,恰恰说明了我们对自己行业的肤浅认识。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行业中无论是某些专家还是某些从业者,经常经常高呼这创新和创意的旗帜,经常运用听起来千真万确道理,却毫无现实操作可能的理论,给社会生产,信息传播制造麻烦,很多都是源自我们大家对经营的无知。
各位老师、前辈、设计界同事、还有未来的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早晨设计的魏来,我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设计教育,也没有上过大学。但是1997年4月我在北京西城区一条小胡同的我的家里,创始了早晨设计这个品牌,出乎意料的是2003年它竟然开始在北京小有名气了,到了今天,早晨设计已经跻身中国赫赫有名的那些设计公司的行列里了。
两个月以前,视觉同盟的廖翔、樊鹏两位先生邀请我在本次论坛上,以《设计师的创业之路》为题为大家做这个演讲,我想一定和我的这个创业经历有关。其实在这十几年中,我先后在不同的行业里创办过4个企业,今天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拥有良好的企业生态,只是“早晨设计”这个企业比较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这个企业发展得很慢,真的很慢,如果不是设计能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的话,还有就是我在设计业的理想远没有实现,也许我早就放弃了,可能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和魅力。
在创意产业梦想满天飞的今天,客观的说,我们的整个行业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将创意产业化的好方法。
既然是未知的,这个行业就有充满诱惑。要知道设计行业是今天唯一几个没有第一品牌的行业之一。去年我为一家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排名第76的企业做品牌规划的时候,发现那个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它们的年营业总额只占整个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百分之3到5。如果统计到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装修队的营业额,肯定不到百分之一。
这就是说我们所在的设计行业仍然是一个尚未被开采的金矿,我们现在拼命加班所争抢的业务,不过是覆盖在这个矿山上面的浮土,我相信很多人等不及看到矿山被打开的时候,就已经被累死了。那简直是太可怜了。
既然是一个只见森林而不见大树的行业,在今天我们讨论设计师创业之路的话题,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讨论怎样多打造出一些设计作坊的话,很定是一些无趣的话题,这不是包括我在内今天在座的这些著名作坊的创始人们所关心的事情。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用更大的胸怀面来对我们的行业吧。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我经常接触一些刚刚走出校园的设计师,我感觉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能拂去覆盖在矿山上面的浮土。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年中国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展吧,是不是越来越像行为艺术沙龙呢?我认为在这样的思潮下,我们的后继者距离行业产业化会越来越远。最后会把少年天才带到一个小众化的自娱自乐的世界里。
下面我来朗诵一段在某一年某大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展上的一段前言,它是这样说的:设计师是幻想着也应该是实干家,是艺术家也应该是工程师,是创意的来源也是结果的实施人,是信息的传译者也是信息的主创者……我认为这样过度夸大设计师地位的思想,不仅违背了现实,而且违背了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规律,这最容易造就设计师自大而不容易合作的陋习,其实正是这样的自我膨胀,虽然让这个行业大师满天飞,但大企业却寥寥无几。
作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经营者,我平心而论设计工作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小部分,设计业的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也并不比社会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拥有明显的优势,那种没有根据的优越感,无缘无故的自大情绪,恰恰说明了我们对自己行业的肤浅认识。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行业中无论是某些专家还是某些从业者,经常经常高呼这创新和创意的旗帜,经常运用听起来千真万确道理,却毫无现实操作可能的理论,给社会生产,信息传播制造麻烦,很多都是源自我们大家对经营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