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
时间: 04-18
作者:杨柳笛
栏目:心得体会
(三)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篇三: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井冈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泽民同志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践于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2007年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这一“伟大开篇”及随之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国情出发,客观回答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和中国革命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在面对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面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是对井冈山精神不唯上、不唯书,求真务实、敢创善闯的传承、发展和延续。
二、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余人在到达井冈山后仅余700多人,装备着土枪土炮,而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精锐部队20余万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在弥漫扩散,逃跑、开小差等现象在部队内经常出现。面对艰苦的条件和艰巨的挑战,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始终沿着革命的道路一路走下去,坚定的井冈山军民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他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这一伟大的革命壮举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了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历史,再次感受经验的宝贵,那是殷红的鲜血、惨痛的失败换来了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吧,避免重蹈覆辙,谨记!
篇三: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井冈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泽民同志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践于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2007年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这一“伟大开篇”及随之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国情出发,客观回答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和中国革命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在面对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面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是对井冈山精神不唯上、不唯书,求真务实、敢创善闯的传承、发展和延续。
二、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余人在到达井冈山后仅余700多人,装备着土枪土炮,而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精锐部队20余万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在弥漫扩散,逃跑、开小差等现象在部队内经常出现。面对艰苦的条件和艰巨的挑战,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始终沿着革命的道路一路走下去,坚定的井冈山军民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他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这一伟大的革命壮举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了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