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经验材料(4)

时间: 04-16 作者:黄大桂 栏目:事迹材料

二、整合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合力。

近年来,我们建立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宣传、旅游、科技、教育、文化、经贸、新闻媒体等整体宣传合力和规模效应,拓宽宣传渠道,延伸宣传触角,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针对宣传思想领域的群众性特点,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汇集方方面面的积极优势,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党委的工作参与积极性,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一是抓引导。充分发挥广电和文化部门的宣传主阵地作用,把广电和文化作为开展宣传工作的两翼,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引导水平,在创新宣传形式和层面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办节目和自办刊物的质量,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及时把党的声音宣传到广大农村牧区千家万户,为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文化部门配合抓好各项活动,不断活跃和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举办了兰色畅想歌舞晚会、红色经典大型歌咏晚会、放歌文艺晚会、县民族团结运动会、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等;二是抓载体。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利用特有的人文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区内外媒体前来宣传;以节、会为载体,突出主题,注重特色,主动加强与区内外媒介的联系,借船出海,联袂延展了新的宣传触角;抓住重大经济经贸文化活动的时机,疏通渠道,利用宣传资源的供求需要进行专题宣传,增强宣传效果。三是抓基础,扶持基层很抓了两个队伍的建设。

抓宣传干部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了全县15个党委的专兼职宣传干事;抓通讯员队伍建设,建起了40多人的由各民族组成的通讯报导队伍,逐步实现了宣传上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四是抓活动。针对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难点,在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致力打造和谐平安,分层次开展主题性群众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使各族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引导干部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县大力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们阵脚不乱,活动不断,共组织群众活动达百余场次,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初步建成了民俗文化、广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等4个梯次的文化活动形式,如乌兰乡的原生态蒙古族托不秀业余表演队、塔乡的社火队、镇的民族服饰表演队、老年秧歌队,他们常年活动在基层,已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强身健体舒络活血促外宣

近年来,我部通过抓队伍、抓骨干、创机制、强素质等“四位一体”,使县的新闻宣传工作墙里开花墙外更香,有声有色而富有成效。

抓队伍强身健体。只有建立自己的通讯员队伍,才能让外宣工作绿树常青,几年来,通过培养“本土”记者抓队伍建设工作,培养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通讯员队伍,彻底扭转了依靠专职记者成本高、效率低的不利局面。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机会,鼓励通讯员提高学习。通过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向通讯员传授学习和写作方法;注重将重点培养与广泛培训相结合,建立通讯员培训制度,加强本地通讯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通讯员之间的交流,提高通讯员综合素质。近年来,县委宣传部每年都组织和选派外宣工作骨干深入到各乡(镇),为基层的通讯员和信息员讲授新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目前,各党委基本都有了以骨干通讯员和信息员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城乡牧区活跃着一支不走的“土记者”,并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成长。几年来,全县涌现出不少优秀通讯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治理人员。在过去的通讯工作中,他们培养了全局意识,增强了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我们十分注重骨干通讯员的带动作用,通过通讯员对本地新闻的宣传报道,让乡镇的通讯员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怎么写,新闻图片怎么拍,增强了通讯员学习的可比性。鼓励广大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争取上头版,上头题。通过狠抓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通讯员的宣传积极性,,已在上级各类新闻媒体上发表宣传稿件470篇,其中,在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包括自治区级媒体)发表外宣稿件180多篇,位居全州前茅。在中心台、中心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刊播的《小鱼游出大市场》、《菊黄蟹肥》等稿件,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为引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前来问询的客商络绎不绝。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