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时间: 04-15
作者:白鹭
栏目:事迹材料
篇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xx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000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00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2001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xx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000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00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2001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