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模范事迹
时间: 04-14
作者:闫爱玲
栏目:事迹材料
篇一:敬老模范事迹
老人的事没有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爱芳就是这么做的。
豹爱芳从进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政府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于是,豹爱芳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元、30元、50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
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爱芳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爱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17年来,豹爱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她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豹爱芳这位孤寡老人世界里的年轻人,由于无暇顾及其他,至今依然单身。2001年,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求爱的信件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她还是那句老话:“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来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华献给平凡的敬老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海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篇二:敬老模范事迹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能相信你的为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已将孝敬老人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她总是抽时间给奶奶和姨姥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经常给老人买水果,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见人就讲,她们孙女有多细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带着奶奶和姨姥的言传、父母亲的身教成了家。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两个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产生矛盾?怎会不起摩擦?她坚信只要把心态放平,既然能有缘与她养育了20多年的儿子一生相伴,怎么能说两个女人就没关系呢。
近十年来一直视公婆为亲生父母,视婆婆因看不惯的唠叨为母爱。婆婆身体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致的照顾,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婆婆总爱发一些无名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心里烦燥才会
发火的,婆婆说没有女儿没有能说知心话的人,她用行动和感恩的心证明儿媳也能做让她穿得贴心的小棉袄。每逢公婆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做丰盛的佳肴,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礼物给公婆,婆婆属于富态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买,不论是出差或闲时逛街,只要见到合适的又是婆婆喜欢穿的衣服就会买回家,却很少见她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坚持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合理安排对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饮食,水果蔬菜多样化。每天削好苹果,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给奶奶,留给爷爷时,她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公婆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奖她孝顺时,总能看出公婆的满意和幸福甜在心里,写在脸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渐渐使婆媳关系有着深深的母女亲情。
老人的事没有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爱芳就是这么做的。
豹爱芳从进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政府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于是,豹爱芳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元、30元、50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
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爱芳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爱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17年来,豹爱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她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豹爱芳这位孤寡老人世界里的年轻人,由于无暇顾及其他,至今依然单身。2001年,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求爱的信件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她还是那句老话:“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来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华献给平凡的敬老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海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篇二:敬老模范事迹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能相信你的为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已将孝敬老人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她总是抽时间给奶奶和姨姥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经常给老人买水果,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见人就讲,她们孙女有多细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带着奶奶和姨姥的言传、父母亲的身教成了家。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两个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产生矛盾?怎会不起摩擦?她坚信只要把心态放平,既然能有缘与她养育了20多年的儿子一生相伴,怎么能说两个女人就没关系呢。
近十年来一直视公婆为亲生父母,视婆婆因看不惯的唠叨为母爱。婆婆身体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致的照顾,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婆婆总爱发一些无名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心里烦燥才会
发火的,婆婆说没有女儿没有能说知心话的人,她用行动和感恩的心证明儿媳也能做让她穿得贴心的小棉袄。每逢公婆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做丰盛的佳肴,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礼物给公婆,婆婆属于富态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买,不论是出差或闲时逛街,只要见到合适的又是婆婆喜欢穿的衣服就会买回家,却很少见她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坚持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合理安排对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饮食,水果蔬菜多样化。每天削好苹果,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给奶奶,留给爷爷时,她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公婆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奖她孝顺时,总能看出公婆的满意和幸福甜在心里,写在脸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渐渐使婆媳关系有着深深的母女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