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逃出来的百姓,即便天地崩裂,握紧亲人的手,也不愿轻易松开。
许多人用简易担架或滑竿抬着伤员。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已经在途中去世。但他们的亲属仍然继续往外抬,祈求奇迹出现。
母亲背着孩子连续步行三十多公里,汗水不停地从母亲的脸上流下,懂事的孩子不时给母亲擦拭;子女用独轮车推着年迈的父母,翻山越岭,匆匆逃生。
一个十一岁的男孩,背着三岁半的妹妹,从早上五点出发,已经连续走了十二个小时。跟他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父母在外打工。
丈夫努力给亡妻保留最后的尊严,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上,送她去太平间。婴儿虽已死亡,但是母亲仍然紧紧抱着他,艰难地翻越着障碍。
病床上,医生正在为一位年轻的母亲,输氧救治。旁边,她的小孩正在喝着她的奶水。
另外一位年轻的女警察,众目睽睽之下,坦胸露乳,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一个幼小孤儿。
“老师!我们都是你的儿女!
北川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是次地震中保护了五十九名学生,但自己的女儿却永远离开了他。
另外一位姓刘的先生,已经带队救出了七百人,但这其中却没有他的妻子、父母。
地震发生之时,一位产妇正在手术台上剖腹产,医护人员都没有丢下她逃命,直到手术顺利结束。
在户外,人们自发围成人墙,为即将临盆的产妇遮风挡雨,最后母子平安。
“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一九四四年,国难当头。成都,一长串衣不蔽体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然后蹒跚下台。顿时,全场哭声四起。
汶川灾后,某献血站,一位五十多岁前来献血的男子,“我是个下岗工人,没有钱,就出点血。” 此言一出,举国感动。
“愿逝者在天国里快乐,不要再受到伤害。”这是对死者的安魂曲。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祈福川人!”这是对幸存者的慰藉与祝福。!
作文三:心灵地震
“在灾难面前,你会用你的性命去换取仅仅只是同学的人的生命吗?”最纯净的眼泪问你。
——题记
我之所以爱看儿童文学系列的书籍,正是因为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富有人性化,语言幽默、活泼,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真、善、美”,打动人心(至少这是我悟出来的)。每本书都不外乎如此。这个寒假,我又接触了这样一本书,正是这本书,在我的心灵上掀起了又一场“8级地震”。
故事梗概:
同在一所学校的两个男生黄春荣和钟雷都对女孩宋佳玲有了好感,两人因此结仇。宋佳玲只好请另外一位叫元帅的男孩去调解。元帅想出的办法是:让黄春荣和钟雷到郊外去决斗,他和俞前进当裁判。宋佳玲为了阻止二人,叫上了好朋友顾芳芳赶到郊外制止。这时候,大地震暴发了!在地震中,黄春荣的腿被压断,顾芳芳被石块砸中了腰动也动不了,他们六人就被困在了郊外,回不了家。但是,面对地震,这六个少男少女并没有被灾难打到,在被困的几个日夜里,他们互相依靠,互相支持……最后,俞前进一个人徒手爬出大山,找到了解放军,他们获救了。
于是想起,2008年的那场地震,震动了人心,震动了爱。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惨绝人道的场面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至今回味起来,心头还是会泛起阵阵心酸……
初读《震动》,我便感觉到,本书的作者王巨成是一个很感性的作者,读他的文学,难免会有种催人泪下的感觉。就如同《震动》,它本是写地震与灾难的,然而,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地震带来的惨不忍睹的画面,而是六个中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不论他们往日的成绩好坏,人品如何,在灾难面前,他们就是最亲的亲人,相依为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