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材料(13)
时间: 04-12
作者:石永妍
栏目:事迹材料
办好大多数人受益的事。为群众办实事,必须坚持整体受益原则和整体承受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保证大多数人能够受益。作决策要吃透“三头”(吃透上头、吃透下头、吃透外头),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力争做到上级精神实际化,外地经验本地化,群众创造理论化。一切改革方案的实施,都要着眼于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万一眼前利益要暂时受到损失,也必须有利于长远利益。只要符合这个要求,就要排除一切阻力,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同时,要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注意大多数人的心态,积极稳妥地推进,争取办一件成一件。
办好治本的事。确保社会可持续稳定,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群众关注较多的问题往往是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放眼全局看问题,抓住核心和重点,精心研究,探索规律,制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办好雪中送炭的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市、县两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下力量抓好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农村,广大农民最渴望的就是致富。各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不论抓什么工作,都要把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要每年抓住几个市民最关注的问题,努力加以解决,并形成制度。当前,尤其要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努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为政之道在于安民。一切真正关心群众的领导干部,都要急人之难,救急当先。
办好力所能及的事。为人民办实事,必须依据主客观条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当前,人民群众生活中确实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但是为条件所限,只有那么些钱、那么些物,决定了我们在一个时期只能集中力量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项目列得过多,把财力、物力撒了芝麻盐,或者把目标定得过了头,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到头来什么事情也难以办成办好,想办多反而办得少,群众也会有意见。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四、会议精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我们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要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群众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要重视与群众及社会团体的直接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切实做到亲民爱民为民。
第三,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重点。要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