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学反思(2)
时间: 04-01
作者:覃子豪
栏目:反思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谈谈收获和体会,并有感情地诵读。
手指教学反思三:
平时的教学,都是一篇一篇独立的课文,我们可以把这些课文联系起来,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课文间的相关点进行联系。学过的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后面进行教学,因为我觉得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得到启示,由此话题,我引入了新课。——此为内容上的联系。
再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四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他的另一篇课文《白鹅》,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读,回顾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因学过,学生很快就总结出“风趣、幽默、生动”这几个关键词。我随即过渡到这课:让我们走进《手指》这一课,再次感受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生动的描写,还要细心地找找这篇文章的表达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介绍一种物品的特点,下一步就是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进一步修改,丰富练笔的内容后,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了。)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本单元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我在教这一句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手指团结起来,怎样变得有力、有用。第二步,生活中如何体现“团结起来,变得有力、有用”。
手指教学反思四:
今天,我让学生选择身边有感触的普通事物进行练笔,要求写清它的特点并从中得到感悟,于是,我又想起了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p#副标题#e#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手指教学反思三:
平时的教学,都是一篇一篇独立的课文,我们可以把这些课文联系起来,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课文间的相关点进行联系。学过的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后面进行教学,因为我觉得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得到启示,由此话题,我引入了新课。——此为内容上的联系。
再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四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他的另一篇课文《白鹅》,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读,回顾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因学过,学生很快就总结出“风趣、幽默、生动”这几个关键词。我随即过渡到这课:让我们走进《手指》这一课,再次感受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生动的描写,还要细心地找找这篇文章的表达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介绍一种物品的特点,下一步就是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进一步修改,丰富练笔的内容后,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了。)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本单元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我在教这一句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手指团结起来,怎样变得有力、有用。第二步,生活中如何体现“团结起来,变得有力、有用”。
手指教学反思四:
今天,我让学生选择身边有感触的普通事物进行练笔,要求写清它的特点并从中得到感悟,于是,我又想起了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p#副标题#e#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