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7)

时间: 03-05 作者:丁磊 栏目:事迹材料

(三)"互动式"帮扶--让"帮困"与"育人"同行

2006年,外院启动"红色1+1+1"爱心帮扶工程,即"一名教师党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贫困生"的结对帮扶活动。每位贫困生在入学之后,将有一位教师党员和一名学生党员与其结对,对该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并伴随其度过大学四年生活。该活动一经推出,引起了全校的关注与好评。

在长期的酝酿之后,蒋其琴设立了"爱心绿卡"制度,要求每位受助贫困学子加入"爱心绿卡"行列,建立自己的"爱心银行"。在自身接受了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支助后,受助学生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再将自己的"爱心时长"储存到"爱心银行",作为下次接受支助的考核条件之一。《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对这一创新性举措作了深入报道。"

(四)"菜单式"活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

2008年,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蒋其琴为外院的学生党员开出了选修"活动菜单":

1、"s+╯s(标准+特色)"工程,即每位党员对照党员标准(s),选择一个服务岗位(╯s),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性。在短短的两星期内,外院学生党员迅速组成了八个岗位的志愿服务队伍,用爱心和行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美好形象。

2、组织"我心中的改革开放"学生宣讲团。有别于专家学者的政治宣讲团,外院党员学子围绕四个主题用身边的故事来讲述家乡的变化、南师的发展、父辈的故事和个人的成长。

3、开展"改革中的父辈故事-我为父辈写传记"活动。活动鼓励外院学子走访父辈,撰写父辈的三十年发展史,让感怀父恩与歌颂党恩巧妙结合。08年12月,为期半年走访与撰写的传记集新鲜出炉,当一位家长读着自己儿子为他写的传记,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啊,有什么感恩教育比这更能触动人的心弦呢。

08年的四川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这是蒋其琴年初的"计划菜单"所不想看到的。她带着她的学生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灾区救援的洪流中,发倡议、捐款、结对互助……暑假未到,她就开始联系《金陵晚报》,与该报社联手举办"灾区学生爱心辅导班",帮助在南京临时借读的灾区孩子补上落下的功课。

(五) "无间隙"交流--让"爱"走进每个学生心灵

蒋其琴有一个特殊的小灵通,是她专门买给学生用的。一次,在和一位山西的贫困生的交流中,蒋其琴无意了解到这位学生省吃俭用买的一部旧手机丢了。蒋其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三天后,一部崭新的小灵通出现在这位学生的面前,男孩的眼圈红了,许久没说出话。半年后,该男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买了部新手机,小灵通还到了蒋其琴手中,但一个月后,小灵通又开始了新的爱心接力……

08年,一位单亲家庭学生从迷恋网络游戏到沉迷于网络赌博,一下子输掉了几十万,这样一个意外的打击让该生无法承受,几天之后,他神秘失踪。蒋其琴知道后,在第一时间里组成寻人小组,通过各方面分析、联系与寻找,三天后,终于在一个破旧的旅馆里,蒋其琴找到这个学生,并花了半个月帮他化解、摆脱了债务追踪。在她的感化下,这名学生痛下决心,戒掉了网瘾,找回了自我。

有一位很有才华的男生因为中学时过于迷恋哲学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患了精神忧郁症。上了大学后,渐渐发展到无法自控的程度,甚至一度想放弃学业。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蒋老师。蒋其琴在放假的前一天耐心倾听了那位男生的故事,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花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与那位男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沟通,终于帮助那位男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慢慢让他重新找回以前自信的自己。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