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9)

时间: 03-26 作者:尹姬力 栏目:方案

我镇位于龙门山褶皱断裂带前山与“四川中台拗”的过渡地带,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岩石较破碎。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频繁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因此,地质灾害发生很频繁,主要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每年6—10月雨季属重点监测和防范期。

三、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及范围

(一)我镇地质灾害发生范围为全镇的6个村,受灾害威胁公路及行人5个,农户28户,安置点一个31户114人。

四、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确定、监测经费、监测人、防灾责任人

(二)监测点的选定原则

1、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灾情严重;

2、对村庄及重要的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

3、对公路或村民过往村道、通讯、水利、生命线工程等设施构成严重威胁的。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放在责任

1、地质灾害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镇各村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和地质灾害发生的现象等基本常识,增加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群测群防内容的宣传,使群众掌握正确的躲灾方式方法,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抢险的组织能力,减少受灾损失。

(四)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各村要健全完善本村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措施,发生险(灾)情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开展调查,及时上报。

1、 编制《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下称“群众转移预案”)。各村应组织编制《群众转移预案》。内容包括: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 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转移工作地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 治安保卫等。

2、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村应结合“5.12”地震后本村防灾实际情况,组织修订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五)明确责任,建立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 村均应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建立主管领导责任制,加强监测。镇政府对村签订防灾避灾责任书,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签定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 责任书,明确监测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和完善“明白卡”制度,隐患点“双卡”要发放到村、社及受灾户;作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 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一旦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半小时内应报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电话:83848311    

值班电话:83848311   

加强汛期巡回检查工作,各村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期上报。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具体措施

1、落实值班制度。在汛期,各村要实行24小时值班;强降雨时,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各村实行双人值班。

2、 开展汛前检查。20xx年4月中、下旬各村应开展完成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巡查、排查工作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各村开展巡查、排查工作, 并对各隐患点提出初步防治方案及治理措施。巡查、排查工作内容为:本村已掌握的地址灾害隐患和近期新增地质灾害隐患两类,包括地点、范围、规模、活动情 况、灾害类型、受灾农户等。巡查、排查情况应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第二步:由镇人民政府根据各村巡查、排查情况,在汛期到来前对活动强烈、危害性大的隐患 点通知所在村实地核查,并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把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