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党课活动总结(3)

时间: 12-18 作者:崔立志 栏目:总结

二、“微型党课”是促进党员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

“微型党课”为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的搭建了平台。一是它扩大了上下级党员之间直接交流和沟通的触面。“微型党课”开展以来,上至区四家班子领导干部,下至各部门各单位和乡镇领导干部,都进村入户、上山下田和党员一起学习党章、交流心得。这样,使农村更多的普通党员能够接触更上一级的党员领导。北五村党员黄荣文说:“区、乡领导干部到田间地头和我们一起学习,了解我们的生产和困难,真心和我们交流和沟通,我们感到很光荣、很激动,也很受鼓舞,学习起来特别有劲!”二是它促进了农村党员、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在村级“宣传员”的招呼下,邻近或一起做工的党员,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利用各种在一起的机会,共谈学习,互交心得,互传信息,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团结。七洞乡坡六村党员徐立桓和党员徐广林两人原来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有点小疙瘩。这次徐立桓利用自己是“宣传员”的身份和机会,主动和徐广林交流,并把自家剩余的桑苗送给他,扶助其发展养蚕业,由此,他们的关系迅速好转起来。

三、“微型党课”是解决活动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该区通过开展“微型党课”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经费不足问题。“微型党课”不强求过多地进行大的集中,而是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辅导为主,遵循就近、随时、灵活的原则。这样,既不用考虑党员来开会的生活补助和旅差安排问题,也省了党员的来往车费油费等,节约了开支。二是活动场所有限问题。“微型党课”不用找专门的会场和课堂,在田间地头、家里户外、山上树下等都可以开展学习,不用花大的人、财、物力去部署和安排,非常方便。三是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微型党课”是在给党员“送学上门”的基础上,再给其“送学上山”、“送学下田”,这样,既促进了学习,又不耽误农业生产,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四是外出流动党员学习难问题。“微型党课”不要求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一定要回来参加集中学习党章活动,而是通过电话、书信等办法,指定在一起的党员中的一两个为“党章辅导宣传员”,负责召集同在外的党员开展学习,使其不再用跑上跑下浪费时间。

四、“微型党课”是联动帮扶促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进行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辅导和宣传活动中,该区各级“宣传员”下村不但带着学习教材,还带着种桑养蚕,免耕技术,最新优良农作物品种,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辨别方法等宣传资料。他们一边发放资料,一边和党员、群众交流信息,或进行现场培训等。通过交流和培训,“宣传员”们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党员、群众的想法,了解哪村哪家适合发展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并一一记下来带回及时向区、乡有关部门和单位反映,使其能有针对性进行研究,以便在项目、技术、信息、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和解决。同时,“宣传员”在学习和宣讲中和党员、群众一起,搞好春耕生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服务、森林防火、“三大纠纷”调处等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据统计,自开展“微型党课”上山下田进万家活动以来,该区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170件(次),其中为农村解决农、林、水、电、路等突出问题203个,投入资金316万元;为党员、群众送去水稻、玉米、蔬菜、药材等新品种17种,共计2690斤;送去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873吨。

五、“微型党课”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益探索

“微型党课”改变了以往区级干部到乡少进村、乡级干部到村少进门、村级干部上门少下田的现象,而是要求“宣传员”要和党员群众“五同”,即同学习、同劳动、同吃住、同谋增收路、同建新农村。这大大促进了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察民忧,解决民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自开展“微型党课”活动以来,该区区、乡两级联系点领导和下派的农村工作队、辅导宣传员等由以前的926名增加到了3475名,其中区级增加了308名,乡级增加了764名,村级增加了1477名。由此,形成了万名党员进村入户、上山下田同抓生产、共谋发展的火热局面。城厢村党员范振坤说:“以前我们到区、乡里头找干部帮助和解决问题,有时去了两三回都不见人。现在不同了,我们在田间地头都能经常碰到区、乡、村党员干部。‘微型党课’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现在,该区正在把“微型党课”的做法形成制度,以长效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开展帮扶指导工作,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