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心得体会(4)

时间: 12-16 作者:伊伟彬 栏目: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就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只有践行好三严三实,才能推进作风建设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开展好群众路线。要践行好三严三实,就必须要多调研,多思考,多做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首先,在学习上,应当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做一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党员干部。其次在工作上,还需防微杜渐,做好廉政建设,带领好清廉之风,应时刻预防,抵挡不良思想地侵入,蔑视糖衣炮弹地诱惑,绝不姑息任何胆敢破坏党的形象、危害群众的利益的事情与个人。再次就是要规范制度管理,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与制度,要加强思想教育,多宣传优秀同志宝贵工作经验和感人事迹,确保廉政作风在党内的盛行。


心得四:践行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往往决定着人的一生。作为党员干部,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过硬的作风,有利于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相反,一个坏习惯,会使人我行我素、自由放任,久而久之势必积重难返,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也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调的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理应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毕生追求的良好习惯。

培养勤学多思的习惯,做到严以修身。勤学多思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道德操守、增长知识才干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常以工作忙,应酬多为由不愿学习、懒于思考,在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中乐此不疲,将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看成一种负担。而当前,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党员干部不及时汲取“营养”,就会患上“本领恐慌症”,遇到事情“赶鸭子上架”,疲于应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仅难以正确履职,也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培养起勤学多思的习惯,真正落实“两个务必”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坚持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的思想品行不能丢,自觉远离庸俗的东西,从而做到严以修身。

培养权为民用的习惯,做到严以用权。俗话说:“权为民用是公仆,权为己用是公敌。”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权为民用就能为民谋利、造福一方;权为己用就会与民争利,自身难保。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用于为人民谋利益时才能体现其价值,一旦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就会从公仆沦为公敌。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彻底解决好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问题,培养起权为民用的习惯,用好权、用对权,时刻把握自己,不为名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

培养自省自律的习惯,做到严于律己。自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也是保护党员干部不受外界不良风气侵蚀的“保护伞”。一些党员干部陷入“泥潭”,最初都是由于在“保护伞”上开了小口开始的。他们往往采取自我原谅的方式,认为一餐饭、一杯酒、一张卡无伤大雅,于法纪也有空隙可乘。殊不知小口开在前、大口等在后,小节既失守、大节已难保。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党员干部都要培养起自省自律的习惯,常怀“临深渊、履薄冰”的律己之心,以《党章》为镜,时不时的给自己来一场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大扫除,防微杜渐、恪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之堤。

培养求真务实的习惯,做到谋事要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下,有些党员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的意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开展习惯于“照搬照套”,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看似取得“圆满成功”,实际丝毫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入工作第一线,多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倾听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