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临近暑假时,姑姑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喜讯 暑假去北京游玩。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暑假,我们乘上火车出发了。
经过19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城。一下火车,我们就被火车站的雄伟震撼了。
第二天,姑姑带着我们参加了一个旅游团,目标是颐和园、故宫、天坛。
我们的第一站是颐和园。颐和园不愧是北京的名胜。在书上,我已认识了它,对它仰慕已久,而今见了 庐山真面目 ,这才真正领略了它的美。穿越长廊,就似 万里长征 ,似乎永远到不了它的尽头;来到万寿山对面,远看,万寿山好似一筒尖筒冰淇淋,而上面的塔则是一颗樱桃。就这样,我们逛完了整个颐和园。临走时,我回眸一望,还是忘不了它的雄伟,它的魅力。
下午,我们游了天坛,里面的回音壁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个回音壁可有趣了,导游让我们分两批人马,一批朝墙壁喊,另一批则在另一头接听。 神了 ,声音听得一清二楚,而人却相隔几十米远。接着我们来到了故宫,我们在那也长了不少见识。
之后的几日里,我们去了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和?的故居,长城,石景山游乐园。不过唯一令我遗憾的是 没能去圆明园看一看,下一次,我一定要去圆明园。
我虽然去过深圳、福州 但是北京之行还是让我最难忘!
小学六年的生涯如流水般很快便逝去了,可在我的记忆深处还留着那一个人 与我们相处四年的同学何家鑫。 在记忆的银河中,何家鑫的模样越来越清晰了。爱笑的他与大家相处得多么好呀!一张成天个挂着笑容的脸,逗趣的话语,可称得上是我们班的 智多星 加 幽默星 了。光荣板上天天有他的名字,哪一次讲笑话不是他第一?
记得在他与我们相处的最后一年 六一 ,他还当着全校同学的面演了一次 武松打虎 。那场面我还依稀记着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武松 ,一句 大河向东流 引得全场爆笑,搞笑的语言让笑声一步步增多,最后几乎响彻云霄,现代版的 武松打虎 赢得全场观众的喜爱,随着最后一声 嚓 武松 被捕了,全场的掌声如排山倒海,他们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次在班级中举行的联欢会,何家鑫的那首 马桶 之歌,不知谁人不笑?嬉皮笑脸的他加上东拼西凑的歌词成为我们班的一股另类之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全校,目睹他唱歌,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有一股歌唱家的风采。
知道学习上他又怎么样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班级前三名非他莫属,再厉害的人物见了他也要乖乖让位,奥数对他而言不过小菜一碟,作文更不用提了,精彩的文笔不得不让大作家俯首称臣。
何家鑫呀,何家鑫,全班同学的好朋友,你去厦门的这两年时间里,同学们怪想你呢!不知何时还能再听到你的笑话。我难以忘怀你,你将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如今街道管理更好了,乞讨的人也少了。但是,一些为了钱财不顾一切的人,还是会放下尊严,向路人讨一点儿毛票。
我春节去福州的时候,看到了一副令人憎恨的画面。晚上,我一家出去逛街。到了东街口,看见一大群人围在那儿,就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女子,抱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婴儿跪在地上乞讨,旁边铺着一条破毯子,上面躺着一个骨瘦如柴,手臂上都是抓破化脓的痕迹的男孩。中年女子面前,摆着一个破碗,地上用粉笔写着她的悲惨遭遇,使人潸然泪下。我看了看那孩子,那么小,我们那么小的时候,哪个不是爱父母的百般疼爱。可是他,小小年纪,每天跟着母亲乞讨,风吹日晒。我掏出了口袋里仅有的二十块钱,放在了破碗里,然后就走开了。我回头望了望,有许多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过了几个小时,我们要回去了。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猛然瞧见了哪个中年女子,她换了一身新衣,穿上了漂亮的鞋子,头发也梳理得很好,手中还提着一个皮包,很是华丽。她走进一家服装店,挑选了一件看似华贵的连衣裙,打开皮包,里面明显得露出许多零钱,有十块,二十块,都是刚才乞讨来的那些钱。我心中愤愤不平:这个中年女子的心怎么这么狠,把那么小的孩子抱到街上来乞讨,饿的那么瘦,而自己却花大笔钱买奢侈品,她不顾自己的尊严,也要为孩子想一想啊,让孩子以后怎么在别人面前堂堂正正地做人啊!人的心都是肉做的,她为了钱,用孩子的一生来换取众人的同情,真是太恶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