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三问心得体会(5)
“务实”,是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和具体体现。作为农技推广工作一名党员干部,要在专业技能上“高标准、严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农民的本领。亚里士多德说:“目标的高标准与身子的低姿态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与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唯有“低”才能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真谛。作为农技推广工作一名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开展农技服务过程中,要“沉下去”,深入实际,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农民学习,虚心听取农民意见,这样我们才能在服务农民时“背靠背”、“接地气”,真正为农民办实事。
“清廉”,是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首要条件。“廉者民之表,贪者民之贼”。作为农技推广工作一名党员干部,要树清廉之气,抱“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心,把农民的事永挂心头,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勤恳进取,努力奉献,“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才无愧于党的培养、人民的养育。
心得五:扪心三问——“组工干部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朝阳市委组织部深入开展了“组工干部走基层”活动。3月12日,办公室党支部深入到朝阳县南双庙镇后杖子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贫困户等形式,较为全面地调查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活动归来,触动很大,深感每名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都应深入基层,躬身自省,扪心自问。
一问自己:作为山沟走出的农民后代,如今我们对基层群众还了解多少?知道多少?记得有人说过“上溯三代我们都是农民”。的确如此,我们的祖、父辈大多是农民,我本人也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但自参加工作后,到农村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即使去了,很多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不了解实情。这次开展“组工干部走基层”活动,部领导要求我们不许县、乡同志陪同,直接深入到村里,认真听取了解换届后村“两委”工作情况,面对面与群众座谈,找最困难的户进行走访,切实了解和亲身感受最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状况。在活动中,我们与4名村“两委”成员、6名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村里的保护地生产,走访了2户困难群众,虽然时间较短,但心灵的感触却与以往截然不同。突出的感受有四点。一是个别群众的生活状态依然很贫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实现小康,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少数群众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我们走访的两个贫困户看,都是因病、因残致贫,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虽然“新农合”和“农村低保”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他们依靠自身脱贫致富问题。二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益增加。我们所去的后杖子村共有1512口人,2164亩耕地,人均耕地1.4亩,仅靠种地难以维持生计,村里50岁以下的青壮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这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由此造成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村,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问题。三是党员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后杖子村现有35名党员,其中,80岁以上1人;70—79岁7人;60—69岁12人;50—59岁10人:40岁以下5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青年对党的认同感、亲切感不强,入党积极性不高,造成年轻党员比例偏低,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四是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据了解,后杖子村除了通过转移支付解决村干部工资外,再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办公条件十分拮据,工作经费时常捉襟见肘,很难在发展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上有所作为,同时也制约着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当然,这些了解还很粗浅和片面,今后我们应该更多地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了解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