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心得体会(4)

时间: 12-10 作者:吕露 栏目:心得体会

心得五:廉政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近些年来,各地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眼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加强理论指导和创新。

中宣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分八个专题,摘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是指导全党进行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也是指导廉政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

文化是个外延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对文化有两种解读,一是广义上除自然界以外的所有人类社会之创造物,均可称为文化;二是狭义上相对于有形物质的东西,即人的精神现象,如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知识学问、伦理道德等,可称为文化。该书摘录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段话:“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里讲的“文化”是狭义上的解释。廉政文化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廉政文化是狭义的,即从思想道德观念的范围来理解,这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否则,倘对其从广义上文化的视角理解,制度背后有文化因素,权力制约监督离不开文化背景,廉政文化的范畴就会宽泛,反腐倡廉工作都可纳入其中。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在实践中就有可能被虚化。

廉政文化主要是意识形态、精神领域的事情。从形式上说,不外乎教育、宣传。那么,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相比,有何不同?这也需要搞清楚。否则,倡导廉政文化就等于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换了个标签。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一种创新实践。与传统的思想教育包括反腐倡廉教育相比,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更加符合宣传教育的规律。廉政文化着眼于建设,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基础,不企求立竿见影,而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靠慢功夫奏效。廉政文化的宏观功能,是通过大量微观功能实现的。倡导廉政文化,可以有效地启发人们自我教育,淡化教育形式的痕迹,平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倡导两者共同参与建设,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可以拓宽教育面。反腐倡廉教育(亦可指廉洁教育)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教育。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这样会“捡了芝麻丢西瓜”。这种观念是偏颇的。举例来说,我们家长现在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动机却不同,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作为一种“投资”来看待,他们节衣缩食、送孩子上学念书,企盼孩子将来能“学而优则仕”或“优则钱”。如果孩子形成这种心理烙印,长大后,就有可能滋生“捞回成本”和“索取”心理,甚至可能产生腐败心理。所以,应正确把握反腐倡廉教育对象的重点与覆盖全体的关系。我们党是整个社会的领导力量,是全社会的表率,对廉政文化建设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主体,也是重点客体。反腐倡廉教育应面向全党全社会,拓宽教育的受众范围。

如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学习领会这本书中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明确以下几点。

要大力发扬我们党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清正廉洁的先河。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伴随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我们党培养出了以艰苦奋斗为主要特征的作风和精神,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无数热血青年、海外人士正是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才从各地奔向解放区。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这是一笔宝贵的廉政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下功夫挖掘和发扬。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