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5)
时间: 11-04
作者:刘聪
栏目:方案
3、通过课例研究,整理出各年级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
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对课堂中有效的数学活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研究的内容
1、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内涵。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
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探析“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2、促进学生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
(1)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等。
(2)积累“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地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张数位表,取9颗围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中摆数。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3)积累“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是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是专门为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比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柱体积的推导等。
3、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框架研究
从学生经历的具体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对数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一些倾向性价值判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猜想以及如何验证、归纳、交流与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构建数学活动经验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六、研究思路
1.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目标和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学。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对课堂中有效的数学活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研究的内容
1、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内涵。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
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探析“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2、促进学生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
(1)积累“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等。
(2)积累“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间接地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张数位表,取9颗围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中摆数。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3)积累“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是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是专门为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比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柱体积的推导等。
3、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框架研究
从学生经历的具体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对数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一些倾向性价值判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猜想以及如何验证、归纳、交流与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构建数学活动经验具体内容的基本框架。
六、研究思路
1.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目标和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学。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